阿迪達斯降價遭瘋搶,平臺帶貨榜高居第二名!

溫馨提示:很多手機瀏覽器,比如百度app,都可以語音播報本網(wǎng)頁。方法打開本網(wǎng)頁之后,點擊 APP下方或上方"功能"按鈕,里面有一個"語音播報"按鈕,點擊即可收聽。

互聯(lián)網(wǎng)真的是人性的放大器,數(shù)據(jù)就是一面鏡子,任何人性都會在數(shù)據(jù)上得以呈現(xiàn)。

隨著鴻星爾克的爆紅,大多數(shù)品牌的鞋服直播間人流量都比平時多了不少。之所以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跟平臺的算法不無關系。

因為人們喜歡鴻星爾克才會進入鴻星爾克直播間購物,這讓平臺算法誤以為人們都喜歡鞋服品類,以至于其他品牌的直播間人間也創(chuàng)出了歷史新高。

其中阿迪達斯話題性最強,它也是那個悶聲發(fā)大財?shù)娜?,借了鴻星爾克的這股東風。

1

達人帶貨榜第二名

在鴻星爾克剛剛紅的那幾天,各家鞋服直播間涌進了海量觀眾,只不過很多網(wǎng)友都是罵這些主播的,以至于很多主播被罵哭!

很明顯,網(wǎng)友們做得有點過分,畢竟其他品牌的主播也只是打工的,打工人何必為難打工人呢?

當然,也有一些主播因為“叛變”走紅,最出名的就是從阿迪達斯直播間直接“叛變”的一對男生。他們在阿迪達斯的直播間高喊“鴻星爾克,to be NO.1”,結果當天就被開除了。

不過因為此事,阿迪達斯獲得了巨大曝光,那一對主播也變成了網(wǎng)紅,這是一個雙贏的結局。我到現(xiàn)在甚至有點懷疑這是阿迪達斯故意設計的劇情。

不管怎樣,那幾天阿迪達斯一直活躍在人們的視線里。

面對著天降的海量流量,阿迪達斯并沒有任其浪費,而是充分利用了一波天然流量,成為某音平臺鞋服品類中僅次于鴻星爾克的一個品牌。

7月26日,達人帶貨榜單中,阿迪達斯官方旗艦店銷售了1152萬的商品,位居當日達人帶貨的第二名,這確實令人震驚。

因為網(wǎng)上有太多人都在口口聲聲喊著支持國貨,可實際在行為上,我們卻做著背道而馳的事情,為什么呢?

網(wǎng)友的健忘只是其中一個原因,還有一個原因則是因為阿迪達斯懂得在關鍵時刻抓住機會。

阿迪達斯也沒有用什么高級套路,只需要用降價這一招就夠了。

阿迪達斯的產(chǎn)品原價都不是很便宜,我們以鞋子為例,很多鞋子原價都在600元以上,如果阿迪達斯還是這個價位,它很難出這么大的量。你們猜阿迪達斯的價格打了幾折?

最低達到了三五折,一款原價1099元的鞋子,現(xiàn)在活動價只要387元,這個折扣真的是清倉價。

而阿迪達斯的平均客單價為261.99元,這是明顯低于實體店的價格。因為很多人到阿迪達斯稍微買一點東西,消費就會在500元以上。

不得不說,阿迪達斯確實很會借東風、懂人性。它知道人們沒有下單的原因就是因為折扣沒到位,只要折扣到位,會有一些人把支持國貨的理念拋擲一邊。

2

人性是經(jīng)不起考驗的

阿迪達斯用實際行動證明了人性的不可靠性,什么鴻星爾克、貴人鳥,在打折的阿迪達斯面前,照樣會有很多人前去購買。

可能有些網(wǎng)友會去罵這些在阿迪達斯直播間下單的網(wǎng)友,因為他們真的沒有記憶。

在今年3月底的時候,新疆棉花事件爆發(fā),H&M、耐克、阿迪達斯等外企均是站在我們對立面的企業(yè),為此陳奕迅還專門解除了代言阿迪達斯的合同。

短短4個月,人們就又開始瘋搶阿迪達斯,這個現(xiàn)象多少會有點難看。

經(jīng)過此次鄭州暴雨事件,不少人已經(jīng)意識到了,在我們國家出現(xiàn)問題的時候,真正能夠幫我們的還是自己家的企業(yè),外面的企業(yè)都是過來賺利潤的,最后有可能變成射向我們的子彈。自己家的企業(yè)可能沒有那么完美,他們卻是我們的保護盾。

現(xiàn)如今,出現(xiàn)了阿迪達斯直播間排名第二的情況,這就說明還是有很多人愿意去貪便宜的。

這就給國內(nèi)的鞋服企業(y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必須要在提高質量的同時重視品牌價值的建設,只有品牌溢價足夠強,才能讓國人自發(fā)購買,而不是因為捐款才購買。

品牌建設要圍繞著科技、潮流、營銷等多方位進行,希望有一天國潮可以成為真的“國潮”,人們以購買國內(nèi)某個品牌為榮,這樣才行!

國貨,當自強!

用媒體思維全網(wǎng)覆蓋,讓產(chǎn)品銷售慕名而來!

未來所有的商業(yè)競爭,都會聚焦在媒體傳播上。一家公司或一個老板,如果媒體思維短缺,注定會提前敗下陣來。

請記?。簺]有傳播度,就沒有認知度;沒有認知度,就沒有美譽度;沒有美譽度,何來知名度!


轉載原文地址: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06698588168913146

作者:胡華成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wǎng)站平臺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