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女孩被父母扔在超市大哭:孩子犯錯后,父母的態(tài)度影響一生

溫馨提示:很多手機瀏覽器,比如百度app,都可以語音播報本網(wǎng)頁。方法打開本網(wǎng)頁之后,點擊 APP下方或上方"功能"按鈕,里面有一個"語音播報"按鈕,點擊即可收聽。

前兩天看到這樣一個事情:

武漢一家超市內(nèi),一名小女孩坐在自己的小童車上大哭,大概哭了十幾分鐘,期間有人上前詢問原因,小女孩不說話也不離開原地。超市的工作人員只好通過廣播尋找她的家人。

過了一會兒,小女孩的爸爸和姐姐出現(xiàn)了?!八T車把別的小朋友撞了,不愿意道歉,她姐姐就捏了一下她的臉蛋,她就開始哭。”這位父親一邊解釋一邊喊著小女兒快點走,見孩子還在哭,不耐煩地說,“閉住(嘴),立馬閉!”

原來,因為孩子不肯道歉,生氣的父親丟下她自己回家了。

像這位父親一樣,因為孩子做錯了事情,把孩子丟下讓其獨自反省的家長并不少:

“不是說了不能先吃嗎?要等大家一起!爸爸不管你了,你自己沖墻角站著去!”“你再去??!你不是很了不起嗎?我可管不了你!”“讓你別爬了,非要爬!自己回屋好好想想!”……

有研究指出,當人們面臨壓力的時候,通常會做出兩種選擇——逃避,或戰(zhàn)斗。

很多孩子犯錯后,當下就已經(jīng)能意識到自己犯錯了,并且產(chǎn)生自責、害怕、慌亂等情緒。

若此時,家人再施加壓力,逼迫孩子道歉,就成了孩子的“敵人”——面對敵人,因為害怕,他們通常會采用身體與心理雙重逃避的態(tài)度:拒不認錯;同時一步一步后退,與家長保持安全距離。

就如同視頻里小女孩,爸爸一直在喊她快走,她騎著小童車,明顯磨磨蹭蹭地不敢靠近。

之前帶孩子去商場的游樂場,幾個小孩在玩滑梯,輪到一個小女孩時,她坐在滑梯上一直沒往下滑,后面等待的孩子著急了,不停地催她,可她還是沒動。

這時,有一個小男孩從隊伍里走到小女孩身旁,想把她拉到一旁,小女孩不樂意了,推了男孩一下,但男孩沒有放棄,又去拉小女孩,小女孩委屈地大哭起來。

哭聲引起了旁邊家長的注意,小男孩媽媽看到兒子在拉扯小女孩,不問青紅皂白,拉過小男孩就讓他跟小女孩道歉,小男孩低著頭,有些氣呼呼的就是不肯說話,媽媽見兒子沒動靜,很嚴厲地大聲說:你不道歉,晚上回家別看動畫片了!小男孩委屈地抬起頭來看了媽媽一眼,不情愿地說了句:對不起。

道完歉的小男孩伸手扯著媽媽的衣角,仰頭想跟媽媽說些什么,可媽媽理都不理,甩開兒子的手,徑直往前走了。小男孩邊哭邊喊“媽媽”,小跑著追過去.......

很多時候,父母讓孩子道歉,一是希望在他人眼里孩子是個有教養(yǎng)的人,二是希望可以緩和沖突。

美國心理治療師Jenise Harmon說:若孩子不是主動道歉,這樣的認錯就沒有意義。

的確,我們看過太多孩子會在父母的“威嚴”之下被迫認錯,但實際上他們并不知道自己錯在哪里,相同的錯誤以后還會犯。

美國作家珍妮·艾里姆說:孩子有缺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作為孩子人生領(lǐng)路人的父母缺乏正確的家教觀念和教子方法。

倘若懲罰方式不恰當,對孩子的不良影響可能會伴隨一生,最終導致孩子長大后與父母關(guān)系冷淡,或者膽小、怕事,或者暴力傾向嚴重。

聰明的父母,會善用孩子犯錯的機會;糟糕的父母,只會讓孩子一直停留在錯誤中。

02

今年7月,寧夏永寧縣公安局發(fā)布了一則讓人觸目驚心的通報——12歲男孩打死一名6歲小女孩,只因害怕被家長懲罰。

12歲的小男孩,帶著6歲的小妹妹一起玩耍,在爬木架時,小女孩不小心摔了下去,當場昏迷。

男孩慌張地從木架上爬下來,看著躺在地上的小妹妹,心里十分害怕,害怕回家被父母懲罰。

“如果小妹妹醒來去告訴爸爸媽媽,我一定會被揍得很慘的!”

“電視里死人是不會說話的,如果小妹妹死了那就沒人知道了,爸爸媽媽也不會懲罰我了。”

于是,男孩撿起附近的一塊木板,用力地揮向小妹妹,一下,一下又一下,直到把小妹妹活活打死,并把尸體藏在了廢棄的土房中。

作家楊柳風曾說過這樣一句話:人生有許多種遺憾,其中有一種是當我們終于學會接納孩子錯誤的時候,孩子已經(jīng)學會隱瞞父母了。

這些孩子寧愿獨自身陷困境,在黑暗中彷徨、掙扎,也不愿意向父母開口求助。

如果哪天他們戰(zhàn)戰(zhàn)兢兢地向家人吐露實情,那么很有可能事情已經(jīng)發(fā)展到無可挽回的地步。甚至,有些孩子寧愿選擇死亡,也不愿意向家人坦露錯誤。

今年3月,江蘇一名9歲男孩,因為打碎了學校的玻璃,不敢告訴家長,又害怕被懲罰,留下遺書后,跳樓自殺。

著名教育學家馬卡連柯說:批評(懲罰)不僅僅是一種手段,更應該是一種藝術(shù),一種智慧。

史蒂芬·葛雷是著名的醫(yī)學領(lǐng)域科學家,在一次采訪中,有記者問他是如何做到比一般人富有創(chuàng)作力的?

他解釋道:“其實,是我母親影響了我,她很懂得處理我年幼時做的一些事情?!?br>
葛雷回憶道,有一次他想自己從冰箱里拿牛奶來喝,但因為玻璃瓶有些滑,他沒抓牢,掉在了地上,牛奶淌得滿地都是。

母親看見了卻沒有批評他,而是說:“哇!葛雷,你制造的麻煩可真是棒極了!我還從來沒有見過這么多牛奶灑在地上呢!既然牛奶瓶已經(jīng)摔碎了,那么你想不想在我們把它打掃干凈之前,來玩幾分鐘呢?”

之后葛雷不僅盡情地在牛奶中玩了一會兒,還在母親的引導下找到了拿牛奶瓶最穩(wěn)當?shù)姆椒?,并和母親一起把地上的污漬打掃干凈。

葛雷說,正是母親對待犯錯的態(tài)度,讓他從小就不害怕犯錯和失?。灰舱悄赣H的步步引導,讓他學會了不斷嘗試,在錯誤中總結(jié)經(jīng)驗,最終在醫(yī)學上取得了巨大成功。

暢銷書作者大J曾分享過一句話:“我們常常低估愛的力量,卻高估了管教的手段?!?br>
深以為然。

父母對孩子犯錯的態(tài)度和處理方式,可能會影響他的一生。

進化心理學家哈瑟爾頓和列托曾說:人類是以不斷犯錯的方式,來適應世界的,不允許孩子試錯,意味著在謀殺孩子的生命力。

聰明的父母,會把孩子的犯錯當做是一次幫助孩子學習成長的好機會,會讓孩子感受到:爸爸媽媽不是不喜歡我,只是不喜歡那些不對的行為。

因為孩子,父母才是父母,本就是一起誕生、一起成長。

最好的成長,便是讓孩子大膽地試錯。

*來源簡介:本文轉(zhuǎn)載于積木育兒(ID: jingguanyuer),最貼心的科學早教公眾號,轉(zhuǎn)載已獲授權(quán)。圖片來源于攝圖網(wǎng)。


轉(zhuǎn)載原文地址: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47712934154536192

作者:百家號教培江湖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wǎng)站平臺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