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虧14億高途請吳京做代言人, 教培機構為什么那么愛“追星”?
溫馨提示:很多手機瀏覽器,比如百度app,都可以語音播報本網(wǎng)頁。方法打開本網(wǎng)頁之后,點擊 APP下方或上方"功能"按鈕,里面有一個"語音播報"按鈕,點擊即可收聽。
文 |八月哥
昨天看到消息,高途請來吳京做代言人,口號是:“每一堂課都是代表作”。在教培市場涼涼的當下,正能量的吳京多少能給高途帶來一點點暖意吧,至少證實了陳向東內部信中所說的“我們現(xiàn)金流充足”,但是能否挽回暴跌的股價,提高下一個季度的業(yè)績,就未可知了。
今天就談談教培機構請明星代言這件事。
最早開啟教培機構代言人模式的,應該是龍文教育,這是一家做一對一學科輔導起家的線下教培機構。
(這是十年前的宣傳頁,排版將就看下吧)
早在10年前,也就是2011年,龍文教育請來了著名主持人倪萍作為其形象代言人,我記得當時他們家就開在我們機構斜對面,走的是經(jīng)典的底商模式,那時候龍文風頭正盛,醞釀上市,在全國幾百家分校,再加上這次請我們熟知的倪萍做代言人,也算賺足了眼球。
彼時,一對一模式正在崛起,學大教育剛剛上市。學科培訓還處于一片藍海中,不像現(xiàn)在被視為重點治理對象。
我們從黑板洞察的一個清單上可以看出來,大概從2014年開始,這類代言就多了起來,教育機構正式開啟明星代言模式。
從體育明星姚明、林書豪、李娜,到影視明星孫儷、劉濤、黃磊等,甚至明星的孩子也成了大家的爭奪對象,比如英孚教育請了張亮的兒子天天做代言,迪士尼少兒英語請了黃磊的女兒多多。
總體上來說,教培機構有了明星站臺,在大眾面前首先樹立了一個良好的品牌形象,對于下沉市場的消費人群來說,能夠起到很大的引導作用。
同時也便于在資本面前講故事,而且,各家機構在尋找代言人方面也費盡心思,總會找到代言人和自己調性相匹配的。
比如成人英語機構就喜歡姚明、李娜、胡歌、張靚穎、湯唯這類美女帥哥型的,吃透都市小白領們的心;K12在線教育和少兒英語就喜歡用好父母形象的,尤其是自己有孩子的明星,更能抓住家長的心,比如黃磊、鄧超、孫儷、章子怡等等。
一時之間,似乎請明星成了頭部機構互相比拼實力的一個側面證明。
以至于明星代言這種風氣愈演愈烈,今年3月份,向來嚴謹持家的張邦鑫,一下子請來三大明星站臺,孫儷代言小猴啟蒙,鄧超代言學而思網(wǎng)校,沈騰代言題拍拍。
那時候好未來志得意滿,試圖通過明星加持構建流量池,再造一個家長幫,打造教培頂流。沒想到3個月后,啟蒙教育不讓對小學生做了,中小學校外培訓被打壓,所有廣告投放暫緩,市值腰斬。
然而孫儷們還是照樣把錢賺走了。留下一地雞毛。
其實,作為從業(yè)者,我們思考下,教培機構真的需要明星代言嗎?
教育并不是一個實物產品,購買一次就結束了,這是一個持續(xù)的體驗過程,明星吸引了用戶進來后,機構真的能保證教學按質按量交付嗎?
至于這兩年教培機構接二連三出現(xiàn)的暴雷跑路事件,對于明星來說,其實也是一種個人名譽的傷害吧。大家罵機構的時候,順便也會把明星搭進去。
比如海清代言的學霸君,去年年底爆雷跑路,網(wǎng)友在評論區(qū)留言,向海清喊話:
總的來說,明星代言只能起到錦上添花作用,如果機構本身現(xiàn)金流就緊張,還要扯虎皮做大旗,未免有點虛張聲勢。與其把精力放在明星上,不如老老實實做好教研,提升教學和服務。把錢花在自己員工和老師身上,比請什么代言人要劃算得多。
這筆賬,怕是很多人都算不過來吧。
#吳京學武術和讀書的原因#
-END-
作者簡介:我是八月哥,公號【教培江湖】主筆,資深教培打工人。感謝關注,帶你了解不一樣的教培圈子。
轉載原文地址: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04168338442098125
作者:百家號教培江湖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wǎng)站平臺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