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個哲理小故事,洞穿人心(太經(jīng)典!)
溫馨提示:很多手機瀏覽器,比如百度app,都可以語音播報本網(wǎng)頁。方法打開本網(wǎng)頁之后,點擊 APP下方或上方"功能"按鈕,里面有一個"語音播報"按鈕,點擊即可收聽。
01
某人在屋檐下躲雨,看見觀音正撐傘走過。這人說:“觀音菩薩,普度一下眾生吧,帶我一段如何?”
觀音說:“我在雨里,你在檐下,而檐下無雨,你不需要我度?!?br>
這人立刻跳出檐下,站在雨中:“現(xiàn)在我也在雨中了,該度我了吧?”
觀音說:“你在雨中,我也在雨中,我不被淋,因為有傘;你被雨淋,因為無傘。所以不是我度自己,而是傘度我。你要想度,不必找我,請自找傘去!”
說完便走了。
第二天,這人遇到了難事,便去寺廟里求觀音。走進廟里,才發(fā)現(xiàn)觀音的像前也有一個人在拜,那個人長得和觀音一模一樣,絲毫不差。
這人問:“你是觀音嗎?”
那人答道:“我正是觀音?!?br>
這人又問:“那你為何還拜自己?”
觀音笑道:“我也遇到了難事,但我知道,求人不如求己。”
感悟:人生實苦,唯有自渡。
02
一個賣瓷碗的老人挑著扁擔在路上走著,突然一個瓷碗掉到地上摔碎了,但是老人頭也不回繼續(xù)向前走。
路人看到很奇怪,便問:“為什么你的碗摔碎了你卻不看一下呢?”
老人答道:“我再怎么回頭看,碗還是碎的?!?br>
感悟:佛曰:如何向上?唯有放下。逝者不可追,來者猶可待。
03
鸚鵡遇到烏鴉,籠中的鸚鵡安逸;野外的烏鴉自由。
鸚鵡羨慕烏鴉自由,烏鴉羨慕鸚鵡安逸,二鳥便商議互換。
烏鴉得到安逸,但難得主人歡喜,最后抑郁而死;鸚鵡得到自由,但長期安逸,不能獨立生存,最終饑餓而死。
感悟:卞之琳在《斷章》里寫:
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人在樓上看你。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
你眼中的詩和遠方,也許只是旁人的柴米油鹽、瑣屑日常。珍惜當下,珍惜眼前。
04
老和尚攜小和尚游方,途遇一條河。
見一女子正想過河,卻又不敢過。老和尚便主動背該女子趟過了河,然后放下女子,與小和尚繼續(xù)趕路。
小和尚不禁一路嘀咕:師父怎么了?竟敢背一女子過河?
一路走,一路想,最后終于忍不住了,說:師父,你犯戒了?怎么背了女人?
老和尚嘆道:我早已放下,你卻還放不下!
感悟: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真正的放下,是不縈于懷,不系于心。
05
老師問:“有個人要燒壺開水,生火到一半時發(fā)現(xiàn)柴不夠,他該怎么辦?”
有的同學說趕快去找,有的說去借、去買。
老師說:“為什么不把壺里的水倒掉一些呢?”。同學頓悟……
感悟: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每個人的精力有限,與其負著沉重的行囊,不如拋掉一些外物,專注真正重要的人與事。
06
老和尚問小和尚:“如果你前進一步是死,后退一步則亡,你該怎么辦?”
小和尚毫不猶豫地說:“我往旁邊去”。
感悟:寒冰不能斷流水,枯木亦可再逢春。要知道,人生多的是絕處逢生,多的是柳暗花明的風景。
07
第一天,小白兔去釣魚,一無所獲。第二天,它又去釣魚,還是如此。
第三天它剛到,一條大魚從河里跳出來,大叫:你要是再敢用胡蘿卜當魚餌,我就扁死你。
感悟:做事要用對方法,方法錯了,就如緣木求魚,事倍功半。
08
曾經(jīng)有個小國的人到中國來,進貢了三個一模一樣的金人,把皇帝高興壞了。
可是這小國的人不厚道,同時出一道題目:
這三個金人哪個最有價值?
皇帝想了許多辦法,請來珠寶匠檢查,稱重量,看做工,都是一模一樣的。
怎么辦?使者還等著回去匯報呢。泱泱大國,不會連這個小事都不懂吧?
最后,有一位退位的老大臣說他有辦法。
皇帝將使者請到大殿,老臣胸有成足地拿著三根稻草,插入第一個金人的耳朵里,這稻草從另一邊耳朵出來了。
第二個金人的稻草從嘴巴里直接掉出來,而第三個金人,稻草進去后掉進了肚子,什么響動也沒有。
老臣說:第三個金人最有價值!
使者默默無語,答案正確。
感悟:人們常說沉默是金。老天給了我們兩只耳朵一個嘴巴,本就是讓我們多聽少說。學會傾聽,是修養(yǎng),更是智慧。
轉(zhuǎn)載原文地址: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81169315894233919
作者:水木然,百萬級暢銷書作者,微信號:vv59336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wǎng)站平臺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