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孝公招聘的智慧,沒有畫餅,說給大官就真給,說封侯是真封

溫馨提示:很多手機瀏覽器,比如百度app,都可以語音播報本網(wǎng)頁。方法打開本網(wǎng)頁之后,點擊 APP下方或上方"功能"按鈕,里面有一個"語音播報"按鈕,點擊即可收聽。

時間來到4月份,又是一年招聘季。正所謂金三銀四黃金期,4月是一些大公司進行薪資調(diào)整的時期,也是打工人跳槽的高峰期。

在當今職場生活,經(jīng)常被提起的一個詞叫做畫餅,用于形容企業(yè)在招聘新員工過程中承諾種種福利或者加薪過程中描繪公司無限美好的發(fā)展前景,但是最后卻無法達成的一種現(xiàn)象。

其實不僅僅是在現(xiàn)代,在人才更加難得的古代,招聘也是一個國家或者勢力必備的技能,特別是在亂世時期,哪一方勢力能夠招攬到合適的人才,哪一方勢力將在大爭之世的競爭中取得領(lǐng)先優(yōu)勢。

在交通不發(fā)達的古代,沒有現(xiàn)代各種招聘網(wǎng)站,想要招聘到一位合適己方勢力的大才,無異于大海撈針,這其中考驗的更多是一個招聘者的智慧。

我們能夠從古人的人才招聘中得到怎樣的啟示呢?

01 秦孝公招聘

戰(zhàn)國初年,地處西陲的秦國,貧窮落后,為東方列國所鄙夷,然而當秦國君主秦孝公招聘到商鞅這位人才,對秦國上下進行一番改造,這一切立馬改變了。

秦國從落后的西部邊陲小國一躍成為戰(zhàn)國最強王者,兵強馬壯虎狼之師,奠定了鯨吞六國的國運大勢。

這一切的變化的根源在于一對君臣秦孝公和商鞅。商鞅原本是衛(wèi)國人,任職于魏國,為何能夠主導秦國變法,這一切又源自于秦孝公的一份招聘廣告。

秦孝公的招聘廣告到底有著怎樣的魔力,讓商鞅千里迢迢從富庶的中原地帶來到一個荒蕪僻遠的西部窮國,然后勞心勞力地進行改革,一干就是一輩子?

秦孝公的招聘廣告,很有意思,細細琢磨一番,能夠找到很多身為領(lǐng)導的大智慧。接下來,我們就來逐段分析,秦孝公的招聘廣告。

1.1 底蘊與實力

昔我繆公自歧雍之間,修德行武。東平晉亂,以河為界。西霸戎翟,廣地千里。天子致伯,諸侯畢賀,為后世開業(yè),甚光美。

這段講述了秦穆公稱霸西陲的歷史,追述了自家祖上的功績,暗含的意思就是秦國有稱霸的底蘊。

戰(zhàn)國時期,列國已然撕開了春秋君子之戰(zhàn)的表面,兼并戰(zhàn)爭加劇,動則滅國,輕則割地,沒有稱霸的底蘊是無法在這個世界存活下去的。

秦孝公開篇就說到,秦國的歷史底蘊和地緣優(yōu)勢,展露出秦國意圖爭霸的野心,直接向所有求職者展現(xiàn)出了勢力的底蘊和野心,目的性極強,但效果也是最好的。開門見山,不遮不掩,點明宗旨,這樣做避免了許多無效的面試,有志于此的人才也會衡量自身條件,決定是否參與競爭。

再從具體用詞分析來看,修德行武,這句話其實重心在后面的行武,意思是說秦國重視武德,儒家那一套仁政,就別來了。

東平晉亂,以河為界,這句話透露兩個信息,第一東平晉亂,有功績,并且有干涉他國內(nèi)政的能力和實力,第二以河為界,在以步兵為主的戰(zhàn)國時期,山川河流就意味著戰(zhàn)略要地,這句話就點明了秦國的地緣優(yōu)勢,再加上后面一句廣地千里,這妥妥的霸主之姿啊,賢才們還不趕緊來投?

天子致伯,諸侯畢賀,這就是在說政權(quán)的合法性了,畢竟能夠得到周天子的認同,這既是實力的象征也是身份地位的象征,名不正則言不順,有了周天子的合法性背書,秦國干什么事都有一層權(quán)威性。

最后三個字,甚光美,其實暴露了秦孝公的野心,通過幾句話追述祖先的功績,落眼的確是最后三個字,使得這一段并非單純的對祖上功績的吹噓,而是變成了一種對祖上功績的向往,自己也想建立如此不世之功,為后世開盛世之基,野心顯露無疑。

但是有了野心,有了地緣優(yōu)勢,有了歷史地緣,這些還不夠,現(xiàn)在遇到的困難也要說一說,不能解決的人才請自覺回避。這就有了接下來這段對于祖先毫不避諱地揭丑。

1.2 揭丑與渴求

會往者厲、躁、簡公、出子之不寧,國家內(nèi)憂,未遑外事,三晉攻奪我先君河西地,諸侯卑秦,丑莫大焉。

國家內(nèi)憂,未遑外事,諸侯卑秦,丑莫大焉。

國家既有內(nèi)憂,又有外患,諸侯鄙夷,這都是幾代君王留下了的弊端,作為現(xiàn)任君主的秦孝公深以為恥。

這一段有2個要點,第一是秦孝公的改革決心,古人有家丑不外揚的避諱,秦孝公如此直白地說出歷代秦國國君的過失,這是在表露自己的決心,一定要推行改革,革除弊政,一掃秦國衰敗頹勢。第二點是表明局勢的緊迫性,從而秦孝公展露對人才的渴求。

一個堅定支持的領(lǐng)導,一個展現(xiàn)才華的平臺,身為賢才的你,如果真的有辦法能夠解決秦國的困境,那么,你還在等什么呢?秦孝公在招賢令第二段中隱含的兩個信息對于無數(shù)懷才不遇的人來說,無疑是最為重要的兩點,有了領(lǐng)導堅定不移的支持,相當于掃平了后顧之憂,有了一個亟待解決的困境,意味著有了一個施展才華抱負的平臺,兩者合一,何愁才華不能夠得到綻放呢?

先說了秦國的底蘊,又說了秦國的困境,接下來按理說,應該招聘的報酬了吧,但是秦孝公并沒有這么做。

1.3 企穩(wěn)與機遇

獻公即位,鎮(zhèn)撫邊境,徒治櫟陽,且欲東伐,復繆公之故地,修繆公之政令。

秦孝公的招聘廣告中,接下來話鋒一轉(zhuǎn),說到自己的父親秦獻公的事情,想要表達什么意思呢?

我們都買過股票,一支持續(xù)下跌的股票,一般人是不敢買,而且大概率會虧本,但是如果這只股票已經(jīng)有過一段時間企穩(wěn),并且價格又遠低于市場預估呢?

秦孝公的招聘廣告接下來說的事情,就是秦國企穩(wěn)轉(zhuǎn)好的事情。

鎮(zhèn)撫邊境,徒治櫟陽。邊境安撫好了意味著內(nèi)部可以安心發(fā)展,徒治櫟陽,把國都從舊貴族勢力集中的雍城遷到了櫟陽,現(xiàn)有的既得利益集團還未形成龐大的勢力,這意味著改革的阻力會變得很小。

這些都是在說秦國這只股票的下跌趨勢已經(jīng)止住了,現(xiàn)在已經(jīng)進入企穩(wěn)階段,并且公司內(nèi)部已經(jīng)掃清了很多發(fā)展的障礙,接下來,公司高層也統(tǒng)一了思想,那就是東伐,向著中原進發(fā),為此秦國不惜將國都從西邊的雍城遷到了更靠近東方的櫟陽,直面強大的魏國威脅,這下子將秦國君臣逼到了絕境,在絕境中君臣一心,共抗強敵,很多的利益糾紛因此得以被壓制,君王的權(quán)威性得以樹立。

這對于一個有志于改革的人才來說,也是很重要的,中國歷史上有很多次改革,失敗居多,為何商鞅變法能夠成功逆轉(zhuǎn)秦國的衰敗,強勢崛起,其中一點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秦國已經(jīng)企穩(wěn)的局勢。

1.4 待遇

寡人思念先君之意,常痛于心。賓客群臣有能出奇計強秦者,吾且尊官,與之分土。

接下來就該說說報酬的事情了,想要馬兒跑得快,你得喂飽了馬兒啊,人才給你辦事,你也得付出相應的報酬,這樣人才才能更有動力持續(xù)不斷地為你工作。

秦孝公的報酬是什么呢?吾且尊官,與之分土。話不多說,直接做大官,裂土封侯,賞賜誘惑力十足,而且秦孝公的表述方式也很巧妙,寡人思念先君之意,常痛于心,我這是孝心啊,想要繼承先父遺愿,幫父親完成他未竟的事業(yè)。

古人對于人的品質(zhì)最高也是最基礎(chǔ)的要求是什么?那就是孝!一個孝順的人,再差不會差到哪去。秦孝公的招聘廣告中,既展現(xiàn)了自己的孝心,也為高官厚祿給出了一個能夠堵住絕大多數(shù)人的理由,孝!

02 秦孝公面試

秦孝公發(fā)出了招聘廣告,接下來就是等待賢才上門面試了,而秦孝公對于商鞅的面試也是經(jīng)歷了一番波折。

商鞅第一次面見秦孝公,因為不了解秦孝公的脾性,選擇了最穩(wěn)妥不會讓人挑出錯誤的帝道,從四海稱帝之道,堯舜的治國方法說起,但是這并不是秦孝公想要的,秦孝公聽得昏昏欲睡,甚至心中對商鞅下了不學無術(shù)的判語,但是卻并未對于商鞅有什么苛責。

商鞅第二次改為了王道之術(shù)再次請求面見秦孝公,秦孝公答應再次召見商鞅,這次依然不符合秦孝公的口味,但是通過兩次交談,秦孝公認識到了商鞅的才干,于是才有了第三次的面試。

這一次,商鞅摸清楚了秦孝公的想法,開始向秦孝公推薦霸道之術(shù),這一次秦孝公終于動心了。

第四次會面,商鞅就拿出了真本事,正式向秦孝公推薦自己所研究的強國之道,道路、方法、策略一一闡述得清清白白,果然深得秦孝公的賞識,雙方一拍即合,秦國變法的浪潮即將席卷而來。

從秦孝公對于人才的面試來看,其實是一場雙方的不斷試探,最終探明心跡的過程,但是這一過程秦孝公也給了人才足夠的忍耐和尊重。

第一次面試的不愉快,秦孝公昏昏欲睡,但是依然耐著性子進行了第二次面試,并且對商鞅的看法也得到了改觀。尊重人才,在于不論對方的政見是否符合期待,都需要給足禮遇。

03 秦孝公的任命

有了人才,人才的施政方向也符合秦孝公的期望,是不是就可以大刀闊斧的改革了呢?不可以!

秦孝公對于商鞅的任命整整沉寂了2年時間,這兩年時間里,秦孝公與商鞅雙方進行了深入了解,進行思想統(tǒng)一建設(shè),秦孝公在為即將到來的改革組建班底,商鞅則是深入基層,考察秦國里外。

經(jīng)過兩年時間的籌備,秦孝公宣布商鞅正式出任左庶長之職,秦國的變法正式啟動!

當變法真正啟動之時,身為秦國最高領(lǐng)導者的秦孝公仿佛從歷史中消失了一般。

徙木立信是由商鞅策劃的,剛推行新法時秦民跑到國都櫟陽上訪說新法不便的有上千人,秦孝公沒露面。

太子犯法,太子傅公子虔和公孫賈被追究連帶責任,秦孝公也沒露面。

商鞅在處罰罪犯,一次性殺了七百人,血染渭水,秦孝公還是沒露面。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一旦確定好人才,安排好人事以后,就放權(quán)讓部下自主決策,自己只抓大方向。終孝公一朝,變法派官員一直實權(quán)在握,所有反對變法的勢力都被壓得動憚不得。

秦孝公對于商鞅信任,充分支持,而商鞅也回報以畢生的熱情,成就了一段君臣佳話,奠定了一個強大帝國的崛起基石。

而秦孝公也沒有食言,招賢令中說要與之分土,他也真的做到了,河西之地后,秦孝公賜予商鞅以商於十五邑,號為“商君”,因此公孫鞅或者衛(wèi)鞅才變成了我們今天通常的稱呼,商鞅!

君以國士待我,我以國士報之。

04 終章

在秦孝公的招聘中我們看到了真誠,秦孝公的面試中我們看到了耐心,秦孝公的任命中我們看到了信任,得君如此,鞅何求之!

《求賢令》中沒有多少實現(xiàn)人生價值或者追求崇高理想,那些虛頭巴腦的話,當一個老板與員工談起理想,談起個人價值的時候,往往意味著給不了的現(xiàn)實。秦孝公的報酬明明白白地寫清楚,封官分土,而且秦孝公也是這樣做的,這便是一個領(lǐng)導的真誠,也是人與人相處最起碼的信任。

當人才招聘到了之后,秦孝公也有著完整的培養(yǎng)思路,從熟悉基層到執(zhí)掌帝國軍政大權(quán),有著完整的一套體系,并為之組建對應的班底,幫助人才能夠迅速進入角色。

當一項改革或者政策開始實施之后,作為領(lǐng)導的秦孝公做的事便是掌握大局,只要大方向上沒有問題,給予商鞅的是無條件的支持與信任!

少一點畫餅,多一點真誠,擺出實實在在的困難,真心實意地待遇,更多的信任與支持,我想辦到這點的企業(yè)能夠招攬到忠心的人才概率無疑會大很多,而人才市場也不用無限內(nèi)卷下去,逼得員工只能靠跳槽來實現(xiàn)工資的增長。

轉(zhuǎn)載原文地址: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96634517133357771

作者:青衫彈史,軟件工程師,歷史領(lǐng)域愛好者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wǎng)站平臺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