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軍大使,毛澤東的神來之筆,第一代戰(zhàn)狼外交官如何征服世界?
溫馨提示:很多手機瀏覽器,比如百度app,都可以語音播報本網頁。方法打開本網頁之后,點擊 APP下方或上方"功能"按鈕,里面有一個"語音播報"按鈕,點擊即可收聽。
戰(zhàn)狼外交,是西方面對中國外交官有理有據的駁斥,無力反駁后推出的一個新名詞。
如果,這都算是戰(zhàn)狼外交了,那么,西方人可能是忘記了共和國第一代外交官的絕世風采了,那是一批久經沙場考驗,扛過槍、吃過苦、打過勝仗,提筆能安天下、上馬能定乾坤的開國將軍!正是在這一批將軍的努力下,搭起了共和國外交的框架,為新中國的外交事業(yè)打開了局面,可以說這才是第一代的戰(zhàn)狼外交官。
那么,身為將軍的他們是如何成為一名外交大使的?又是如何征服了世界?
01 新中國建國時的外交局勢
在歷經百年屈辱的戰(zhàn)火后,新中國在一片廢墟中建立,1949年10月1日下午3時,毛澤東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上莊嚴地向全世界宣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然而此時的新中國百廢待興,南方的國土還有零星的戰(zhàn)斗發(fā)生,國民黨特務橫行,國家尚未完全統(tǒng)一。
外部世界正處于二戰(zhàn)結束后的雅爾塔體系,美蘇矛盾加劇,美蘇冷戰(zhàn)的大幕已然拉開,世界被人為的劃分為兩個陣營,以美國為首的西方資本主義陣營和以蘇聯(lián)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這種國際格局的變化,迫使其他國家不得不進行選擇。一個國家不站在美國領導的陣營內,便站在蘇聯(lián)領導的陣營內,不存在中間道路,此時想要走中間路線,無疑是自取滅亡。
中國和蘇聯(lián)有著深遠的意識形態(tài)聯(lián)系,早在七屆二中全會時,毛澤東主席就曾指出:中蘇關系是密切的兄弟關系,我們和蘇聯(lián)應該站在一條戰(zhàn)線上。
1949年6月,毛澤東主席在《論人民民主專政》一文中,進一步明確提出了一邊倒的方針:積40年和28年的經驗,中國人不是倒向帝國主義一邊,就是倒向社會主義一邊,絕無例外。騎墻是不行的,第三條道路是沒有的。
中國的一邊倒外交,也得到了蘇聯(lián)的熱烈回應,早在新中國建國前,斯大林就明確表示,蘇聯(lián)將承認和支持即將誕生的新中國。
蘇聯(lián)領導人斯大林的承諾,對于即將成立的新中國來說,無疑是一個振奮人心的消息,要知道中國已經積貧積弱了百余年時間,列強輪流欺負,一度淪為半殖民地國家,能否得到世界的承認,當時的人們誰也沒有底,如果能有世界上僅有的兩個超級大國之一的蘇聯(lián)承認,那么,對于中國的外交開局,無疑是一個巨大的進步。
10月2日,新中國成立的第二天,蘇聯(lián)外交部副部長葛羅米柯代表蘇聯(lián)政府正式致電周恩來總理,宣布承認新中國,并決定建立外交關系,互派大使。
10月3日,周恩來總理回電葛羅米柯,中國同意與蘇聯(lián)建立外交關系。
隨著蘇聯(lián)的帶頭建交,以蘇聯(lián)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國家也紛紛發(fā)來與新中國建交的正式電文。繼蘇聯(lián)之后,到1950年1月,中國相繼與保加利亞、羅馬尼亞、匈牙利、朝鮮、捷克斯洛伐克、波蘭、蒙古、阿爾巴尼亞、民主德國、越南等廣大社會主義國家建立外交關系。
與此同時,新中國又與亞洲民族獨立國家緬甸、印度、巴基斯坦等國積極建交,甚至在1950年初,北歐資本主義國家挪威、丹麥、芬蘭、瑞典和瑞士先后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愿意在平等、互利及相互尊重領土主權的基礎上同中國建立外交關系,雙方也建立起正式的外交關系。
美國對于新中國的外交封鎖徹底告破,新中國的外交局面破局新生,迎來了第一波高潮!
然而,兩國建立正式外交關系,是需要互派大使坐鎮(zhèn)對方國家的,可是百廢待興的新中國,對于外交人才極度匱乏,這種代表國家形象、維護國家利益的戰(zhàn)略人員,絕不可假手他人,正如毛主席所說的:別的都可繼承,惟獨外交不能繼承,要另起爐灶,另建隊伍。
可是人才難得,更何況懂外交的人才,那么,毛主席是如何解決這一難題的呢?
02 脫下軍裝,將軍做大使
1950年春,由周恩來總理親自點將,毛澤東主席審批通過,10名身上還帶著尚未散盡的戰(zhàn)場硝煙,身著軍裝的高級將軍們風塵仆仆地趕到北京,在這里他們將接受一項新的前所未有的使命。在毛主席的神來一筆下,他們搖身一變成為了共和國的駐外大使,脫下軍裝換上正裝,將軍做大使,肩負起傳播國家形象的重要使命。
這10位將軍有的身處戰(zhàn)場一線,有的在后方做參謀,他們分別是:時任華東野戰(zhàn)軍蘇北兵團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的姬鵬飛出任民主德國使團團長;
時任第四野戰(zhàn)軍第13兵團副司令員兼參謀長的彭明治出任駐波蘭大使;
時任第四野戰(zhàn)軍副參謀長的曹祥仁出任駐保加利亞大使;
時任軍委總政治部第一室主任的黃鎮(zhèn)出任駐匈牙利大使;
時任第五兵團政治部主任的王幼平出任駐羅馬尼亞大使;
時任山東軍區(qū)第一副司令員兼青島警備司令的譚希林出任駐捷克斯洛伐克大使;
時任中南軍大副校長的倪志亮出任駐朝鮮大使;
時任南京警備區(qū)司令兼政委的袁仲賢出任駐印度大使;
時任第三野戰(zhàn)軍33軍政委的韓念龍出任駐巴基斯坦大使;
時任中聯(lián)部天津局局長的馮鉉出任駐瑞士大使;
時任軍委辦公廳主任的羅貴波出任駐越南大使。
另外還有時任第19兵團副司令員兼參謀長的耿飚最初被任命了中國駐聯(lián)合國軍事代表,后因美國阻攔中國恢復聯(lián)合國合法席位,無法赴任履職,改任駐瑞典王國公使兼丹麥、芬蘭大使。
穿上軍裝,他們便是橫刀立馬、指揮千軍萬馬的大將軍,脫下軍裝,他們也是叱咤國外,謀略縱橫的外交官。
然而,指揮軍隊作戰(zhàn)和處理外交事務畢竟是兩個完全不同的領域,讓一個將軍放下槍桿,拿起筆桿,運用口才說服外國政要,這難度不是一般的大,這些將軍大使們又是怎樣快速入門的呢?
大使到達駐在國后,第一個重大外交活動就是代表本國元首向駐在國元首遞交國書,整個儀式莊嚴隆重,禮儀繁雜,必須按事先制定的遞呈國書儀式程序進行,事關國體茲事體大,絲毫馬虎不得。
1950年3月10日下午,羅馬尼亞首位駐華大使提奧多拉·魯登科將向毛主席遞交國書,這正是一次絕佳的學習機會,經過周恩來總理的批準,各位將軍大使得以在中南海勤政殿隔壁房間,通過在窗戶紙上用鉛筆尖戳個小孔,踮起腳尖,靠近身子,睜大眼睛仔細觀摩。
只見魯登科大使在周恩來總理的陪同下走進勤政殿,在距毛主席三四步遠時停住腳步立正,魯登科大使向毛主席深深地鞠了一躬,待毛主席答禮后。魯登科大使雙手拿著國書,畢恭畢敬遞呈,毛澤東雙手接過國書。魯登科后退兩步,向毛澤東致頌詞。毛澤東致答詞后,和魯登科熱烈握手。魯登科向毛澤東介紹了參加儀式的隨員,毛澤東與之一一握手,合影留念,再同去會客室作禮節(jié)性交談。
躲在隔壁房間的將軍們全神貫注,一眼不眨地觀摩,看魯登科怎樣走路、怎樣握手、怎樣遞交國書、怎樣致頌詞、怎樣告別。他們不停地調整位置,變換視角。儀式結束客人一走,將軍們就你一言我一語講開了遞交國書的要領,開始分成兩組進行演習,你來當主席,我來當大使,在邊上看的也沒有閑著,糾正指點當起了導演。就這樣,這些將軍們開始掌握作為外交官的基本要領,開始漸入佳境。
1950年7月,這些將軍大使們在北京集中進行緊急培訓學習結束了,終于掌握了初步的外交禮儀,即將奔赴異國他鄉(xiāng)開展新中國的外交工作,以后的工作如何開展將取決于這些將軍大使們各自的表現了,那么他們又是如何征服世界的呢?
03 用魅力征服世界
軍人用武力征服世界,外交官用魅力征服世界,共和國首批將軍大使更是文武兼?zhèn)?,憑借著個人魅力很快為新中國外交事業(yè)打開了局面。
躋身外交舞臺的新中國將軍大使,頓時引起了全世界的廣泛關注,國外報紙刊出這樣的評論:在珍珠寶石成河的外交界,中國大使夫婦,男不戴勛章,女不戴首飾,表現出了新中國外交家的風格。他們代表著一個古老而甫告誕生的社會主義大國向全世界宣告,新中國已豪邁地登上了世界外交舞臺,并以一種全新的外交風范展現于世人面前。
這是一種全新的外交模式,新中國首批外交官并非專業(yè)的外交出身,外界特別是駐在國又是怎么看待新中國的將軍大使的呢?
1950年10月1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最大的飯店里,中國駐瑞使館舉辦的第一次國慶招待會慶祝新中國的周歲華誕,邀請500多位來自瑞典社會各界的貴賓參加,此時的耿飚大使赴任還不到兩個月。
席間,有人問耿飚大使:你是將軍,曾經帶過多少兵?
耿飚大使笑笑說道:我的那個兵,也就10多萬人吧。
瑞典皇家海軍最高司令聽后肅然起敬,認真地敬了一個軍禮,說道:“真了不起,您所率領的軍隊比我們全國的軍隊還要多?!边@時,旁邊的幾位貴賓也主動湊過來與耿飚大使碰杯,還稱贊他是偉大國家派來的偉大的大使。
耿飚大使就這樣憑借著將軍的風度和大使的謀略巧妙地做出回應,他說:比起我們偉大的國家,我只不過是一個兵、一個戰(zhàn)士,我愿意做一架兩國之間發(fā)展友誼的橋梁。耿飚大使的真誠與幽默贏得了瑞典上下的一致好評,瑞典報紙稱贊道:社會主義大使首次亮相資本主義國家,駁殼槍換成了香檳酒。
要知道,這可是1950年,抗美援朝戰(zhàn)爭即將打響的前夕,美蘇冷戰(zhàn)的浪潮已經席卷全球,新中國的外交官能夠獲得資本主義國家的好評,屬實不易。
再后來,瑞典老國王古斯塔夫五世病故,由于中國駐瑞使館還沒有人懂得法文,由英文翻譯成法文的吊唁函,因為工作人員的一時疏忽,其中一個詞漏打了一個字母.原本“沉痛地”變成了“榮幸地”,意思截然相反,釀成外交事故,正在丹麥籌備建館事宜的耿飚大使聞訊后,立即從丹麥返回瑞典重新打印吊唁函,并親自送到瑞典外長的手中。瑞典外交部表示,他們認真地分析了吊唁函上下文的意思,確認這只是技術上的失誤,而且大使本人親自來道歉,重新吊唁,讓人深深感到中國是一個禮儀之國。
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正是因為對于他國的尊重和友好,新中國的外交得以在美國為首的西方陣營的強力封鎖下,一步步突破,逐漸發(fā)展壯大,朋友遍天下,團結了大多數!
04 終章
新中國成立后,我們先后共派出了20多位將軍大使。1984年底.最后一位在任的將軍大使丁國玨離任回國。至此,將軍大使正式退出了中國外交舞臺。
時光荏苒。半個多世紀過去了,當年風華正茂的將軍大使們如今大多已離我們而去,但是他們的精神卻永遠地傳承了下來。
有人說,一個家族的第一代創(chuàng)始人往往能夠決定這個家族的氣質,新中國第一代外交官正式這些可親可敬的將軍大使組成,他們身上這種不卑不亢、有理有節(jié)、忠于祖國的品質也深深地影響著以后中國的外交家們。
周恩來總理在外交部成立大會上就曾說過:新中國的外交,絕不能學清政府和民國政府那樣跪著辦外交,要站起來辦外交。
新中國的站起來辦外交,不是咄咄逼人式的外交,也不是拿袋洗衣粉就可以對另一主權國家肆意妄為,更不是對他國內政的指手畫腳。
歷經百年屈辱,中國明白弱國無外交的凄慘,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們不愿也不會強加個人意愿于他人,但這并不意味著有人可以對中國的內政指手畫腳,你還沒有這個資格!
如果說中國外交官的不卑不亢,有理有節(jié),就是所謂的戰(zhàn)狼外交的話,我希望咱們的外交官將這種傳統(tǒng)發(fā)揚光大!走自己的路,讓別人無話可說!愿偉大祖國繼續(xù)繁榮昌盛,富強興盛!
轉載原文地址: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96385362509235031
作者:青衫彈史,軟件工程師,歷史領域愛好者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站平臺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