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里,既要工作干好又要說得好:這5個溝通技巧,越早掌握越好
溫馨提示:很多手機瀏覽器,比如百度app,都可以語音播報本網(wǎng)頁。方法打開本網(wǎng)頁之后,點擊 APP下方或上方"功能"按鈕,里面有一個"語音播報"按鈕,點擊即可收聽。
職場里,常聽一句話,“能干的,還不如會說的?!睂Υ耍瑐€人先前總是不屑一顧。自認為,做為一名下屬,認認真真地干工作始終是第一位的,其他都可以忽略不計。
但現(xiàn)實的一次經(jīng)歷,不但讓自己改變了原先干工作就能得實惠的看法,而且,在個人印象當中所謂的“會說”,無非就是拍馬屁、動嘴皮子,也被徹底顛覆了。
自己的一位朋友,平時工作任勞任怨,不說不講,成績也不錯,還拿過年底先進。就這樣,在原先崗位踏踏實實干了3年。在眾人眼里,涉及提職絕對夠線了。但實際上,那位朋友的職務卻紋絲沒動。
事后了解,那位朋友也知道匯報工作重要,也專門為此事找過領導,但溝通過后,領導卻不耐煩地甩出一句:“你到底想干什么?”
而說出這句話的原因,就在于那位朋友,說話總是繞來繞去,遲遲講不到點子上。對此,領導聽得也不耐煩了,當知道他的真實目的后,生氣地回了一句:“像你這種溝通方式,當領導的氣si,做下屬的急si,回去吧?!?br>
結(jié)果,那位朋友的提職被再一次擱淺,到后來,也就不了了之了。
相信,職場當中的你,有時也會碰到像我朋友這種類似的情況,工作過后,也想著要溝通,但卻往往做了無用功,甚至出現(xiàn)了“負作用”。
那么,為什么會在溝通出現(xiàn)溝通不暢、效果不良的情況呢?
一般而言,做為下屬在與領導溝通前后,都會產(chǎn)生三種顧慮:一個是怕受下。所謂的受下,也就是自卑。不少員工,認為是下屬,無形當中就會產(chǎn)生一種心理落差,認為領導高高在上,當下屬的言微身輕,不敢開口。
另一個,是怕被懟。智者千慮,必有一失,匯報過程中,誰也不能保證,每一句話都那么中聽,一旦說到領導痛處,講些領導不愿意聽的話,領導借勢反問,自己再不能自圓其說,反倒不如不講。
還有一個,便是怕暴露。做為下屬,大凡與領導接觸,都會將自己好的一面展現(xiàn)給領導,倘若,在匯報與溝通過程中,不小心,將自己的短板弱項暴露出來,或者被領導看出來,問出來,那麻煩可就大了。
如此這般,往往會使下屬,明明知道匯報與溝通重要,但依然還是望而卻步,遲遲不采取行動。
但也正是因為如此,足以說明一個問題:職場里,工作能力重要不假,但溝通能力同樣不可小覷。倘若工作干七分,能溝通到七分,倒也正常。
但工作干七分,卻溝通到三分,有些重要工作,被漏了,你的想法與思路,被落了,那就相當于,溝通拖了工作的后腿。
而如果不溝通,那么,則很可能是,工作干七分,效果呈兩分,甚至更低,無人知曉,更不要指望,領導會主動找你,詢問工作情況,當真如此,那就不是問效,而是準備問責了。
因而,干好工作是能力,既干好工作,又能有效溝通,才是真本事。
究竟如何溝通,馮唐在《馮唐成事心法》這本書中,給出了一套職場溝通的具體規(guī)范與標準,非常實用,簡單列幾條:
1、會傾聽
溝通當中,時常出現(xiàn)的一個情況,就是一方或者彼此都不注意傾聽,想著先入為主,急于表達自己觀點與想法,而忽略他人的感受。但是,彼此說完之后,另一方,往往會回一句:“你還是沒有聽明白,我的意思?!比绱艘粊恚瑢е铝硇袦贤?,不但浪費了時間,而且消耗彼此的交往耐心,拉低了談成的概率。
因而,在表達個人意見之前,要問自己三個問題:1、你對這個問題是怎么想的?2、為什么這樣想?3、有沒有其他解決方案?
2、多條理
也就是我們所熟悉的“金字塔原則”。誰都想在溝通中提高效率,一說對方就懂得,一講對方就明白。而要做到這一點,則需要把握好這一原則。
首先,先拋出結(jié)論性內(nèi)容,再圍繞結(jié)論說理由,最好三條以上,且不重不漏。如,個人想提職,開口便直接說,“領導,我想進步?!比缓螅僬归_,個人的優(yōu)勢,年齡、成績與能力等等。
3、少大言
少說模糊的話,車輪子的話,還有應景的話。而是越清晰,越具體越好。比如,匯報方案撰寫進度,不能簡單的一句,正在寫,快完事兒了。而是要改成,標題已經(jīng)擬好,提綱已經(jīng)列好,全篇,大概2000字左右,后天早會一結(jié)束,交初稿。
4、看環(huán)境
俗話說“酒后吐真言”,不同的話題,在與之相應的環(huán)境下談,才會起得更好的效果。一般原則是,辦公桌上談工作,有根有據(jù),酒桌嘮感情,熱情洋溢。許多工作上不便表達的想法,完全可以借著酒桌的氛圍而“暗送秋波”,但要把握尺度,沒有顧及地跟領導稱兄道弟,顯然就不合適了。
5、重事實
事實勝于雄辯,在向領導提想法建議時,僅憑個人的資歷或者人品,還是稍顯蒼白與無力。真正能起作用的,還是要用數(shù)據(jù)與事實說話。比如,一個簡單的選車顏色問題,憑你的直覺說出紅色還是綠色,肯定說服不了領導。
但若說紅色,會讓交通事故顯著降低,這一條,做為理由則會站得住腳。領導也會表示認同。
如此看似簡單卻又實在管用的闡述,來自于馮唐在職場當中所經(jīng)歷的三個方面的信息來源,分別是:麥肯錫方法論、東方管理學(尤其是曾國藩智慧)和20年的管理實踐。
全書的框架分四部分,知己、知人、知世和知智慧。前三個方面,是從小處著手,最后一個方面是從大處著眼,可以在更高的層次上,做更大的事。
可以說,書中闡述的每一條道理、每個觀點乃至每個具體方法,都是馮唐在職場當中親歷親測過去的,既有針對性,又有可操作性。
如果,你在職場工作能力很好,但卻苦于不知如何向領導表達個人進步的想法;你還始終認為,工作干好勝于一切,不覺得善溝通也是一種能力;在職場當中,時常吃一些自身也不明就里的“暗虧”等等。
建議你翻一翻這本書,僅54元,不及一杯咖啡錢,感興趣的,可以點擊商品鏈接卡,相信會使你的職場產(chǎn)生驚喜與意外收獲。
@職路施語,20年職場人,專注職場領域人性研究,善用多巴胺的文字,激活你內(nèi)心深處的荷爾蒙。
載原文地址: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04697700798046868
作者:職路施語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wǎng)站平臺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