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你的觀點激發(fā)起別人的共鳴?

溫馨提示:很多手機瀏覽器,比如百度app,都可以語音播報本網(wǎng)頁。方法打開本網(wǎng)頁之后,點擊 APP下方或上方"功能"按鈕,里面有一個"語音播報"按鈕,點擊即可收聽。

大家好,我是倡導“人人如龍”的鐳師兄,今天我們聊一下“有觀點的思考”這個話題。

很多文章都特別擅長設計情緒的引爆點,從而引發(fā)大家的閱讀和轉發(fā)。

這些帖子除了情緒之外,一定有一個吸引你的觀點,并能夠引發(fā)你的感悟,這個觀點才是裹在粽子中的那顆紅棗。

這種能力每個人都可以掌握,但不是每個人最終都掌握,因為這是隱藏著一個方法。

什么在激發(fā)你的情緒?

就是用一個能夠引起情緒共鳴的觀點來觸動你,讓你的情緒大海瞬間波浪滔天。

對于這種方法,我沒有褒或者貶的意思,因為情緒的共鳴也是我們的剛需,各種感動、憤怒、開心、同情等情緒讓我們覺得自己是一個鮮活、有趣而立體的人。感情、心情、表情永遠古井不波的人,其實也無趣得很。

觀點是核心,你就是你的觀點

為什么一定要有一個獨立的觀點呢?因為單純的情緒是無法引發(fā)別人的強烈共鳴。

例如街邊的兩位重量級大媽對罵,情緒激動,手舞足蹈,只會讓你覺得很聒噪,不會牽動你的情緒,如果其中一位突然提出了一個觀點:“你們這些圍觀的都是幫兇?!蹦闶欠袼查g就燃了?

沒錯,一個有力量的觀點就是將你從旁觀者拽入到場景中去,讓你覺得這是“與你有關”了。一旦你入場,情緒就被激發(fā)起來了。

這種例子很多,例如“酒精傷身”這個客觀而枯燥的描述可能無法打動你,如果改為“五千年來,我們一直在堅持一種錯誤的行為”這個觀點,那么就容易讓人驚訝和反思。

如何“思考”出你的觀點

很多時候,困擾我們的可能不是問題本身,而是解決問題、得出觀點的思考方法,即大家都希望能掌握“漁”而不是某條“魚”。

我以前介紹過六種最核心的思考結構,這里重點介紹其中的三種,有助于你能夠快速思考出觀點。

1、鏡頭結構

就是利用鏡頭的拉近與拉遠功能,將問題或者事情拉遠看宏觀的整體輪廓,或者拉到極近看圍微觀細節(jié)。

例如羅振宇老師在某次交流中提到兩個案例,就是利用鏡頭結構的思考方法。

(1)鏡頭拉遠:馬拉松運動員問題

馬拉松運動員跑到終點時,他感到已經(jīng)耗盡了最后一絲的精力,徹底筋疲力盡了,但是從科學的角度測量,他的體內(nèi)依然儲存著大量的能量,這種看似矛盾的結論好像解釋不通。

但是如果將思考的鏡頭拉遠,從大自然進化的角度來看,人類無論多疲勞都會在體內(nèi)保留能量,是為了應對“在馬拉松的盡頭突然跳出獅子老虎”這樣的突發(fā)情況,讓自己留有逃脫的能力。

(2)鏡頭拉近:基因問題

結婚時女方更關心男方的財富,而離婚時男方更關心孩子是否自己親生的,這是為什么呢?

因為結婚后生了孩子,女方的基因已經(jīng)遺傳給孩子了,所以她更關心是否有足夠的資源將孩子養(yǎng)大。離婚時,男方則需要確定自己的基因是否遺傳下去了。

這就是將鏡頭拉到極近,從微觀的基因角度來分析問題,從而得出一個合理的觀點。

鏡頭拉伸,視野縮放

2、黑白灰結構

顧名思義,黑白灰結構就是“正、中、反”的批判式思考方法,遇到任何現(xiàn)象都可以從這三個維度來尋找合理的解釋,并提煉出你的觀點。

例如對于“喝酒”這種現(xiàn)象,可以多維度思考不同的觀點:

    正面觀點:“適量喝酒可以激發(fā)創(chuàng)意”。

    中間觀點:“各個民族共有的文化現(xiàn)象”。

    反面觀點:“國家頒布的一類致癌物質(zhì)”。

還可以從“好處、壞處、其他”這樣的角度來思考出你的觀點。

3、胡蘿卜結構

胡蘿卜的形狀是從粗到細,這種思考結構就是逐漸遞進,不斷深入地發(fā)掘出更有力量的觀點。

例如對一個人的認識,就是始于五官、止于三觀,這是一個逐漸深入的過程。

    最近在看《覺醒年代》,里面的各色人等粉墨登場,有進步的,有守舊的;有探索新路的,有企圖復辟的;有空談理論的,有積極實踐的;有走上層路線的,有深入底層的。

    無論這些人的利益多么糾葛,關系多么復雜,經(jīng)過層層深入地分析之后,你會發(fā)現(xiàn)所有人都有一個共同的原初出發(fā)點:救國。

    即使是最守舊的林紓老先生和保皇派的辜鴻銘,他們也在尋找一條更適合中國的“救國”之路。

這種思考結構就是剝洋蔥,不斷探尋最里面的那個內(nèi)核,使用多個“為什么”來找到核心主題。

用情緒粽子包住觀點

沒有感情的觀點就是子彈頭,它飛不出去;沒有觀點的感情就是火藥,它只能孤獨地燃燒。

一旦將情感和觀點結合,就會變成強大的利器,瞬間擊破的心靈鎧甲。

我們說的每一句話,其實都是或多或少地同時摻夾著觀點和情感,只是有時候觀點和情緒不匹配。

    有個同事特別喜歡講笑話,他希望將歡樂傳遞給我們大家,但是他的問題就是觀點和情緒合攏不到一塊去。

    例如有一次他講了一個朋友的倒霉糗事,本來應該是他的語氣越客觀越冷靜,效果就越好,結果他一邊講一邊笑,斷斷續(xù)續(xù)講了兩分鐘,我們還沒get到他的笑點,只好留下他一個人慢慢在那里獨自喘氣。

例如最近安徽某小區(qū)中年婦女的狗嚇著孩子了,還口出狂言的事情,最有力的觀點與情緒組合就是“人性+憤怒”,加上具體的描述,就足夠了。

生活中,找到觀點,找對情緒,就能形成強大的說服力。

有感情的觀點,就是強力武器

為什么我們的核心價值是“有觀點的思考”

隨著越來越多的體力任務被機械替代或者減輕,我們?nèi)祟惖膬r值就逐漸從體力轉移到了思考上。

有人擔心未來人工智能會搶走我們的飯碗,人類會被越來越邊緣化,但是我從來不擔心人沒有出路,因為我們會思考,從嚴密的邏輯推理到不靠譜的天馬行空的想象,這都是人類的優(yōu)勢。

每個人的思考深度、廣度都不同,這就會形成無數(shù)大大小小的落差,這些落差才是人類進化的動力和源泉。

未來最可能的趨勢就是人類與機器共生:人類的思考+機器的落實。兩者組合起來,共同推進文明的進化速度和拓展范圍。

思考,是我們最有力的工具,有觀點的思考,是我們最終極的武器。

總結

無論過去、現(xiàn)在還是將來,帶有感情的觀點是最能說服別人,引發(fā)別人的共鳴。

可以通過三種經(jīng)典的思考方法來找到有趣的觀點:

    鏡頭鏡頭:拉近拉遠的思考方法。

    黑白灰結構:從正面、反面、中間面三個維度全面思考,找到觀點。

    胡蘿卜結構:通過層層遞進、層層剝離的方法發(fā)現(xiàn)深藏內(nèi)部的核心。

將觀點包在合適的情緒中,迅速打動別人,這就是我們的價值所在。

轉載原文地址: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05429242494273241

作者:百家號鐳師兄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wǎng)站平臺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