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法則:沒有“利益”解決不了的問題,如果有,就是用錯了利益

溫馨提示:很多手機瀏覽器,比如百度app,都可以語音播報本網(wǎng)頁。方法打開本網(wǎng)頁之后,點擊 APP下方或上方"功能"按鈕,里面有一個"語音播報"按鈕,點擊即可收聽。

大家好,我是倡導“人人如龍”的鐳師兄,每天一個觀點和話題,今天我們聊一下“利益法則”。

現(xiàn)代社會是一個高度發(fā)達的商業(yè)社會,也是一個充滿競爭和壓力的經(jīng)濟共同體。我們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這些問題可能非常復雜,如果抽絲剝繭地解決,可能要耗費大量時間和精力。

如果利用“利益法則”,或許可以快刀斬亂麻,直奔主題,瞬間解決問題。但是“利益法則”也是一把雙刃劍,有時候會取得適得其反的效果。

一、什么是“利益法則”?

利益法則就是以利益為誘導手段,來驅(qū)動別人完成任務。

我們大多數(shù)的行為都是有利而來,無利而去。無論是創(chuàng)業(yè)還是購買物品,都是希望通過自己的付出來獲得更好的利益和價值。

例如在推銷商品時,不同水平的推銷員就會采用不同的策略:

    普通的推銷員:會不斷介紹產(chǎn)品的功能與性能,尤其強調(diào)一些關鍵參數(shù),彰顯這些產(chǎn)品的優(yōu)越特質(zhì)。

    優(yōu)秀的推銷員:絕不會將產(chǎn)品的功能與性能作為介紹重點,而是重點介紹這個產(chǎn)品對客戶的作用和價值。
    例如汽車銷售員會描述客戶一家自駕游的美好畫面,讓用戶沉浸其中,這個時候可以順帶著介紹產(chǎn)品的優(yōu)異性能帶來的便利和獨特體驗等。

事實上,這些推銷員這么積極地推銷產(chǎn)品,也是被利益驅(qū)動,他們的主管以“提成”、“業(yè)績獎金”等為引導目標,驅(qū)動推銷員更加努力地投入工作中。

利益,是第一驅(qū)動力

將利益法則與人的欲望相結合,可以產(chǎn)生巨大的效益,下面看幾個應用案例。

二、利益法則的不同應用

1、分粥問題:將利益約束在制度中,將產(chǎn)生良好的效果

哲學家羅爾斯在《正義論》中提到了“分粥問題”,即有一鍋粥,由一群人來分,怎么才能達到最公平、利益最大化的分配目標。

    方法一:隨機指定一個人來分粥。結果這個被指定的人會給自己分得最多,無論換誰做分粥的人,最終都會給自己分得最多。

    方法二:輪流分粥。結果輪到分粥的人給自己分得最多。

    方法三:讓品德高尚的人分粥。這個品德高尚的人會給那些拍自己馬屁的人多分點。

    方法四:采用監(jiān)督制度。結果每次分粥都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來扯皮,效率極低。

    方法五:讓分粥的人最后拿粥。分粥的人為了不讓自己吃虧,就將粥分得非常平均。

第五種方法就是將通過制度和流程來約束每個人分到的利益,從而實現(xiàn)最公平的分粥,避免了部分人漲死而其他人餓死的情況。

2、兒童玩耍問題:轉移利益的附著目標,實現(xiàn)預期的效果

一群孩子在草地上玩耍,喧鬧的聲音讓旁邊的一個老人非常煩惱,他采取了一個策略讓孩子不在這里玩耍了。

他對孩子說:“非常感謝你們在這里玩耍,我從你們生機勃勃的玩耍中感受到了年輕和美好,我給你們10塊錢?!焙⒆觽兌挤浅i_心,愉快的玩耍還能有意外的收獲,太棒了。

第二天,孩子們繼續(xù)來玩耍,老人說:“我的收入有限,今天只能給你5塊錢?!焙⒆觽冞€是覺得挺開心。

第三天,老人說:“我的錢越來越少了,今天只能給你們1塊錢。”孩子們都很生氣,其中領頭說:“我們這么使勁地玩耍,你給的錢卻越來越少了,以后我們再也不來玩耍了?!?br>
從此,孩子再也沒有來這里玩耍,老人收獲了安靜。

玩耍的最初目標是快樂

本來孩子在這里玩耍時的收獲是快樂,但是在老人將他們的玩耍行為與金錢綁定之后,孩子的收獲目標就被轉移到金錢上了。在老人無法繼續(xù)付出金錢時,孩子就失去了玩耍的動力。

在使用利益法則的時候,轉移利益目標是最有效的方法,用常見的俗話來說,就是“能用錢解決的問題,都不是問題;如果解決不了,那就是用錢的方法不對?!?br>
3、眼鏡蛇問題:錯誤的引導目標,帶來相反的效果

很多事情是可以用金錢和利益解決的,但是如果使用的方法不對,那么就可能會適得其反。

例如設定了錯誤的利益引導目標,可能不僅不會解決問題,反而會加劇問題。

    印度某個地區(qū)的眼鏡蛇數(shù)量很多,政府部門采取了很多滅殺措施,效果都不太明顯。后來他們決定采用經(jīng)濟手段來處理,即老百姓每殺一條眼鏡蛇,政府就付給老百姓10塊錢。

    剛開始的時候,老百姓積極捕蛇并賣給政府部門。但是隨著眼鏡蛇越來越少,老百姓發(fā)現(xiàn)這條生財之路要斷絕了,于是他們開始轉換思路,從殺蛇變?yōu)轲B(yǎng)蛇,大量人工養(yǎng)殖眼鏡蛇。

    政府部門最后發(fā)現(xiàn)眼鏡蛇越來越多,只好放棄收購策略。

眼鏡蛇問題,就是利益引導目標的問題

    這個現(xiàn)象在我國也發(fā)生過。80年代某地鬧鼠患時,鄉(xiāng)里為了鼓勵百姓捕鼠,就采用了“一毛錢換一根老鼠尾巴”的方法,結果各村開始積極養(yǎng)鼠,這個方法最后也被取消了。

    (這個案例在當時還衍生了一些其他經(jīng)濟現(xiàn)象,有些人去參加別人家的婚禮時,沒錢出份子錢,就帶著一些老鼠尾巴做份子錢。老鼠尾巴被當成了貨幣。)

4、停車位問題:人們痛恨損失,當利益受損時就會迅速做出反應

珍珠藏在哪里最安全?藏在一堆魚目中。同樣,將你的利益隱藏在別人利益背后,或許才能更好地達成你的利益目標。

    例如你晚上開車回家,發(fā)現(xiàn)自己的停車位被別的車占了,對方還留了手機號碼在車窗上。

    你打了這個電話,對方滿口答應立馬下來挪車。結果15分鐘過去了,對方就是遲遲沒有下來。

    這個時候你可以發(fā)個短信過去:“你的車燈被撞了,你是否下來看一下。”

    對方就會立馬下來,你就可以讓他趕緊將車挪走。

對方占了你的車位,這個時候是你的利益受損,他的利益沒有受損,所以他沒有很強的動力立即下來挪車。

如果你告訴對方他的車燈被撞壞了,他的利益受損了,他就會迅速行動起來。

人的天性中,“收獲一百元的喜悅”遠遠抵不上“失去一百元的痛苦”,所以大家更關心“損失”。

總結

利益法則是最有用的社會法則之一,需要將利益與人的天性巧妙地結合起來,可以產(chǎn)生爆發(fā)式的效果,如果只是簡單進行利益引導,就可能適得其反。

1、用制度和流程來約束利益的分配。

2、轉移利益的附著目標,逐漸降低收益,從而消除問題。

3、需要設定正確的引導目標,否則問題會加劇。

4、利用“痛恨損失”的天性,來推動問題的解決。


轉載原文地址: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08256973199393658

作者:百家號鐳師兄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wǎng)站平臺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