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遺漏了什么?
溫馨提示:很多手機瀏覽器,比如百度app,都可以語音播報本網頁。方法打開本網頁之后,點擊 APP下方或上方"功能"按鈕,里面有一個"語音播報"按鈕,點擊即可收聽。
你遺漏了什么?
——孫瑞雪上海公益講座摘要(一)
整理孫瑞雪演講稿的過程,總是會有意想不到的事發(fā)生。
這兩日,孩子放假,帶孩子,照顧日常生活,兼顧工作,實在累得不行。順便提一句,我家里沒有請老人幫助,靠我和先生自己全面打理生活。這樣的決定,在中國還是很累人的??简灪吞魬?zhàn)隨時隨地。
在上班的路上,看孫瑞雪的演講稿,看到“你沒有學會和自己相處嗎?你遺漏了什么”。
頓時,內心涌動出新的力量。
這樣的意想不到,我很愿意與大家分享。
你沒有學會和自己相處嗎?
在開始演講之前,我想告訴大家一件事:每一個孩子從出生的那一刻起,他就已經和他的父母完全不同了。他不用受任何教育,就已經在生理的、意識的、靈魂的狀態(tài)中被凈化了。
我想問大家一個問題:你是誰?
今天早上起來的時候,我跟一名管理人員坐在一起,她對我說,當她一個人的時候,她會覺得特別孤單,特別難過。我問她:“你沒有學會和自己相處嗎?”她說,還沒有。我就翻開我昨晚看的一本書,書里講述國際上一個著名的修行者:一天他坐在寺廟前靜觀的時候,突然聽到一個聲音低沉地對他說:你遺漏了什么。他不知道聲音來自哪里,但是那個聲音越升越高,越升越高。他開始有點害怕了,開始找人,想知道這究竟是誰在說話??墒菦]有人,只有他靜坐在那。他就從大堂里出來,外面是院子,每個房間都是僧侶住的。他敲一間房間的房門,房間里傳出一個聲音問:你做什么?他就問:我遺漏了什么。那個聲音說:我。他把所有僧侶的門都敲遍了,傳出來的聲音只有一個:我。他從寺廟里出來,他覺得他們都在胡扯。我遺漏了什么?為什么是我。他從寺廟里出來的時候,天已經亮了,他看見太陽,突然發(fā)現,他的內心用同樣的語言在問太陽。這是他第一次跟一個看上去不會說話的東西對話,他問太陽:我遺漏了什么。他突然聽到了一個聲音,是太陽的聲音:我。他站在那驚呆了。他想,太陽還能對我回話。他趴在地上,這個時候,他聽到大地發(fā)出低沉的聲音說:我。
那一瞬間他了悟了,在這個宇宙中間,每一個人的生命當中,有一樣最重要的東西,那個東西就存在在你的生命中。那個東西就是:我。你不能把所有的希望放到外面,因為放到外面就會存在背叛。
孩子從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已經和父母完全不同了
我要告訴大家,所有的新生命降生的那一刻起,一直到他18歲。他要做這幾件事情:0到6歲他要創(chuàng)造一個我,6到12歲他要發(fā)展他創(chuàng)造的這個我,12到18歲他要建構這個我,18歲到40歲,他要把這個我在社會中去實施,建立一個社會的我。40歲時他的生命才完成,他終于可以用那個我跟整個世界和宇宙產生連接。這才是一個完整人的狀態(tài)。這個狀態(tài)人類經歷了幾十萬年,一直想達到這個狀態(tài),都沒有達到,而今天這個時代到來了。
我為什么這樣說呢?因為今天的孩子,成長到一歲半的時候,已經可以非常明確地告訴你“不”。你喝水嗎?不。吃飯嗎?不。上床嗎?不。他用一個聲音告訴你:你是你,我是我,我們兩個人是不同的。
一百年的歷史,人類突然發(fā)現了一種文明,當每一個人都可以做自己的時候,真正的文明才可能產生,真正的民主才可能產生。如果一個人沒有自我,就會出現兩種狀態(tài)。一種是掌控別人,一種是依附別人。我們在這個游戲中已經走了近幾十萬年,而今天這個游戲由于我們人類的進化,開始了另一個新的里程。這個里程就是:兒童要在頭6年,用自己的能力創(chuàng)造一個自我。
現在的教育,每天都講要培養(yǎng)兒童的創(chuàng)造力。創(chuàng)造力是沒辦法學會的。只有一個途徑:依靠兒童自己創(chuàng)造一個自己。由于這樣的原因,兒童在創(chuàng)造完自己之后,創(chuàng)造的品質才能夠在身體中固定下來,才學會創(chuàng)造外面的世界。
我們今天的主題是:父母究竟能給孩子什么。不是金錢,不是地位,不是汽車,不是房子。因為這些都是社會的價值系統,兒童還不是這個社會的人,他們不知道這些東西的重要性。當一個生命需要建構自己的時候,這個系統是生命系統。生命系統需要的是愛、被愛、被關注、被認可、安全感、被準許、有價值。所以父母能給予孩子的,是一個生命價值系統里的東西。
由于這樣的原因,我們發(fā)現,優(yōu)秀的人并不一定出現在有錢人的家里。而往往出現在那些懂得給予孩子什么的家庭,所以我們今天的內容講的就是:父母究竟能給孩子什么?
父母究竟能給孩子什么?
什么是教育的目的。我小的時候,根本不知道老師講的是什么。我那個年代,特別強調水稻2號。我就只知道2這個數字概念。所以,我在一年級的時候,大家知道一個圣人叫孔老二,我不知道,我以為是水稻2號。有一天,我看到報紙說,孔老二不愛勞動,我當時特別震撼。因為根據這個話推理,孔老二是個人,不是水稻。這是我小時候知道的。
后來我上一年級,老師告訴我一加一等于二,但是我一直不明白為什么。因為老師沒有給我量,只是寫下數字1+1=2。這是一個數字,小的時候我們并不知道學數學要從量開始,而不是從字開始。那個時候我就問老師,為什么一加一等于二,老師沒有給我回答。這事讓我特別痛苦,我就每天糾纏著問,為什么等于二,為什么不等于三,不等于四。我的一個同學告訴我說,一加一等于二是國家規(guī)定的。這是我最早知道原來是這樣,所以我的數學不好大家可以想像。
等我自己辦學的時候,我記得特別清楚的是,小學一年級的數學課的題目是這樣:請把以下的符號填在下面的括號里。我就看小朋友,我特別震驚地發(fā)現,小朋友不知道什么叫符號,什么叫括號。很茫然地看著老師,我就知道孩子對概念是不清楚的。
我們從幼兒園開始就有概念課,就像剛剛上來的小孩,當麥克風放在桌子上的時候,他問我這是什么?我說這個叫麥克風,他說是干什么用的,我說是說話的。這個能把我的聲音放大,他說那你打開給我看一下,我說現在不能打開,因為你一說話,下面的人都能聽到。這是我們半個小時前的對話,剛剛當他上來的時候,他迅速地拿過話筒,然后說“啊”,發(fā)現自己的聲音傳出去了。我問大家,這一個多小時這個事情他有沒有忘掉?沒有。
兒童學習的過程就是先從“這是什么”開始的,這叫概念。概念知道后,兒童要透過感覺來完全這個過程,所以我站到那里的時候,就知道這個孩子找感覺去了。他必須“啊”,他知道這個聲音發(fā)出去了,這個感覺讓他知道什么叫麥克風。
但我們現在的教育模式并不遵循這個規(guī)律。所以,很多人根本不理解孩子,根本不知道孩子怎么了。一天學校來了一個家長,他是一個局長。別人介紹他的時候說這是局長。我們的安老師說,在我的世界里只有兩種人,一種是男人,一種是女人。這個局長的孩子出問題了,那個局長很不安。安老師告訴他:你的孩子需要的是一個爸爸,不需要一個局長。這個局長回家對待他兒子的時候,不是爸爸,是局長。這個孩子每天要面對一個局長,一定會得自閉癥的。同意嗎?
所以,這個孩子出問題了,他不了解這個世界怎么了,他就有毛病了。這個爸爸認為這是他孩子的毛病,但他不知道這是局長帶出來的員工。這個孩子當不了員工,所以安老師告訴他你先去看書,看完書再過來,因為要改變的不是孩子,是家長。家長一旦改變,孩子馬上就變。
你是怎樣度過童年的?
所以我們第一步要知道的就是了解一個新的生命。你要了解這個新生命是什么樣子,他需要什么。你不能用大人的眼光看,現在我要問的是,為什么你長大了以后,就不知道兒童怎么了。按理說,你從家里出發(fā)到上班的地方,你走過這條路以后,就知道了這條路,這是一個邏輯,但為什么你的人生從0歲走到了40歲的時候,卻不知道2歲、5歲、12歲、18歲孩子的生命呢?這不符合邏輯。推理只能是一個:你根本沒有度過你的童年。因此,你根本不知道童年是什么樣子。
你是怎么度過童年的呢?理由只有一個:你小的時候就被當大人一樣對待了。我舉個例子,我的鄰居家的小朋友9歲,中午放學的時候,爸爸用自行車把他帶回來,回來以后他不進他們家,直接敲開我家門。進來之后就低著頭一句話不說,我愛人過去問她,你怎么了。這個孩子對我愛人說:“高叔叔,我爸爸罵了我一路,但是我不知道為什么?!泵靼走@個含義了嗎?他爸爸訓斥了她一路,她都不知道為什么。我愛人說,這個大人太可怕了,訓了一路都不讓孩子明白。
轉載原文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c2b9830100mhjy.html
作者:孫瑞雪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站平臺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