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和猴子能否雜交?中國和西班牙科學家告訴你,雜交胚胎成活20天
溫馨提示:很多手機瀏覽器,比如百度app,都可以語音播報本網(wǎng)頁。方法打開本網(wǎng)頁之后,點擊 APP下方或上方"功能"按鈕,里面有一個"語音播報"按鈕,點擊即可收聽。
最近科技圈勁爆的消息可謂一件接一件,馬斯克的星鏈終于排隊上天了、華為自稱自動駕駛比特斯拉強、日本徹底決定要向大海排放核污水了,但是最引起人們熱議的還是Cell雜志上關于人猴雜交的最新研究。
干細胞領域知名教授Belmonte領導的中國團隊發(fā)現(xiàn)人猴嵌合胚胎成功存活近20天,未來有望解決器官供給問題。在這個實驗中,研究人員將hEPSCs(人類擴展的多能干細胞)注射到猴子的囊胚(即胚泡),并對嵌合胚胎的形成進行了分析。
伊萬諾夫臭名昭著的人猿雜交實驗
首先大家需要搞清楚的是,這個實驗與1927由俄羅斯科學家伊萬諾夫進行的臭名昭著的人猿雜交實驗不同。伊萬諾夫教授的實驗目的是為了獲得一種人猿人種,它們身強力壯吃殘羹剩飯,任勞任怨干什么活都不嫌棄絕對服從命令,不用休息不知疲勞,并且它們的生長速度極快。簡單來說,俄羅斯當時就是想培育出只會干活的低智慧物種。類似于驢和馬雜交的后代騾子,它們只知道干活沒有生育能力。
他們認為擁有46個染色體條的人類和擁有48個染色體條的非洲類人猿大猩猩和黑猩猩雜交理論上是能夠產(chǎn)生47個染色體條的后代,只不過因為奇數(shù)染色體數(shù)而不能生育。這與64個染色體條的公馬和有62個染色體條的母驢雜交成騾類似。
不過好在后來伊萬諾夫的試驗最終失敗了,不過這個新聞在當時哪怕是幾十年后也是轟動一時,甚至被不少人定性為臭名昭著的實驗。不過這已經(jīng)不是蘇聯(lián)第一次干這種事情了,著名的“雪人”就是出自蘇聯(lián)的這個實驗室,雖然科學界不承認存在殘遺雪人但是在世界各地人們沒少見到它們。沃羅諾夫教授就曾發(fā)表過《論從猿猴身上向人身上移植性細胞》這樣的文章,據(jù)說在他實驗室的當?shù)鼐用襁€見到過他實驗成功的雜交體,嚇得當?shù)鼐用袢诵幕袒?,以上這些都有檔案可查的。
毫無疑問,蘇聯(lián)(俄羅斯)的這種做法是有違倫理道德的,即便實驗成功也是會被科學界以及社會輿論所抵制。
嵌合胚胎雜交又是怎么回事?
而這次由昆明理工大學靈長類轉化醫(yī)學研究院季維智院士、牛昱宇教授、譚韜教授和西班牙科學家Juan Carlos Izpisua Belmonte等人的實驗與伊萬諾夫的實驗是有著天然的差別的。
1、采取的實驗方式不同
與伊萬諾夫實驗直接產(chǎn)生完整雜交后代的實驗不同,此次實驗采取的是人類多能干細胞和猴類的囊胚進行嵌合。1天后,研究人員在132個胚胎中檢測到人類細胞;10天后,有103個嵌合胚胎仍在發(fā)育;到了第19天,還有3個嵌合體存活。
首先這里有兩個概念大家需要去理解:
(1)人類多能干細胞:
什么是人類多能干細胞?干細胞是一類具有無限的或者永生的自我更新能力的細胞、能夠產(chǎn)生至少一種類型的、高度分化的子代細胞。它分三類:
全能干細胞:能夠形成完整的個體,比如胚胎干細胞
多能干細胞:具有產(chǎn)生多種類型細胞的能力,拿人類舉例它能分裂出手、腳、心、肺等人體組織,但是最終不能發(fā)育成完整個體,也就是說在全能干細胞的基礎上加了限制。
單能干細胞:常被用來描述在成體組織、器官中的一類細胞,也就是說你用的是哪個組織的干細胞它就只能發(fā)育成什么組織,比如用的肺組織干細胞,那么它就只會發(fā)育成肺組織。
(2)囊胚
這是指的是內部產(chǎn)生囊胚液、囊胚腔的胚胎,囊胚中所有細胞都沒有開始分化。也就是說這個實驗中采用的是猴子自身受精卵發(fā)育成的胚胎。
很明顯,與伊萬諾夫簡單粗暴地直接將兩個物種的生殖細胞進行受精的實驗來說,這次的實驗顯然對于實驗結果未來的走向做了很多可預見的限制,所以這次實驗只能叫嵌合體,相當于將人類干細胞嵌合在猴胚胎上。
2、實驗目的不同
前面已經(jīng)講過伊萬諾夫的實驗目的就是為了培養(yǎng)一群低智慧的勞動力,而此次實驗的主要目的有兩個:
首先,再次證實了人猴嵌合胚胎的可行性,“雜交” 胚胎正常發(fā)育后人類細胞所占比例能夠達到預期。
其次,從長遠來看,人類-動物胚胎嵌合體可以用于研究人類早期發(fā)育并為疾病建模,并且可以開發(fā)新的藥物篩選方法,以及產(chǎn)生可移植的細胞、組織或器官。如果這能夠實現(xiàn)的話,對于那些需要器官移植甚至白血病的人來說無疑是天大的福音。
不可預知的問題怎么處理?
這項技術就和克隆技術一樣,大家都知道它們有這莫大的好處,但是對于產(chǎn)生的未可預知的結果以及倫理道德上的沖突該怎么處理?
有科學家就提出過這樣的質疑:如果這些干細胞在動物的大腦中,形成了人類的神經(jīng)元,它們是否會有自我意識?
確實,如果出現(xiàn)這種情況我們是將他當作人類看待還是當成猴類看待?如果它有了人類意識和智慧,那么毫無疑問它將承擔無盡的痛苦,而這些是“我們”帶給他的。
但是不論如何,對于從事研究的科學家們來說,探索未知是他們的工作和追求。在遵循當下倫理道德的前提下,也只有持續(xù)不斷地探索我們才能更加深入地揭開生命的奧秘。
轉載原文地址: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97258393054019787
作者:百家號講理老大叔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wǎng)站平臺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