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最大的愚蠢,就是自以為是
溫馨提示:很多手機瀏覽器,比如百度app,都可以語音播報本網(wǎng)頁。方法打開本網(wǎng)頁之后,點擊 APP下方或上方"功能"按鈕,里面有一個"語音播報"按鈕,點擊即可收聽。
做人,不能沒有自知之明;
做人,又最難有自知之明。
福樓拜曾寫道:“大地有其邊界,人類的愚蠢卻沒有盡頭?!?br>
人這輩子,最大的敵人不是別人,正是自己。
很多時候,我們都無法及時發(fā)現(xiàn)和克服自身的弱點??偸翘^自以為是、狂妄自大。
殊不知,多少人的人生,正是毀于此。
01
自以為是,太傻
古時候,有一個讀書人,書法很差,卻喜歡到處給人題字。
有一次,他參加了一個讀書人的聚會。
在人群中,他忽然發(fā)現(xiàn)有一個人正手拿一把打開的扇子,扇面潔白干凈,而那個人和他很熟。
他大喜,急忙拿起旁邊桌子上的一支筆,跑過去一下子把扇子搶過來,就要題字。
對方定睛一看,大驚失色,立刻撲通一聲跪下了。
他興高采烈地說:
“不過寫幾個字,區(qū)區(qū)小事,何必行此大禮?”
對方說道:
“我不是求你寫,我是求你千萬不要寫!”
生活中很多人的輸,多不是輸在自己的能力上,而是性格上,習(xí)慣性自以為是,目空一切。
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聰明的人明白,唯有承認自己的不足,懂得欣賞他人的優(yōu)點,取長補短,才會不斷地進步,不斷地成長。
人啊,別太把自己當回事,放下自以為是、放下偏見和無用的面子,誰又能傷害你呢?
02
自省,讓人頭腦清醒
海涅曾說:
“反省是一面鏡子,它能將我們的錯誤清清楚楚地照出來,使我們有改正的機會?!?br>
唐太宗李世民,就是一個深諳“自省”智慧的人。
有一次,魏征在朝堂上跟唐太宗爭得面紅耳赤。
唐太宗實在忍不下去了,便想要拂袖而去,但魏征卻上前抓住了太宗的袖子,非要讓太宗聽完自己的諫言不可。
魏征的做法,讓太宗很丟面子,但為了自己“善于納諫”的好名聲,只好勉強忍住。
退朝以后,太宗氣沖沖地回到了后宮,并對長孫皇后說道:“總有一天,我要殺了魏征這個鄉(xiāng)巴佬!”
長孫皇后聽了由來之后,一聲不吭,立刻轉(zhuǎn)身回到了自己的內(nèi)室,換了一套正式的禮服,向太宗下拜。
唐太宗驚奇地問道:“你這是干什么,怎么突然行此大禮?”
長孫皇后說:“我聽說只有英明的天子,才會有正直的大臣,如今魏征這樣正直,正說明陛下的英明啊,我怎么能不向陛下祝賀呢!”
長孫皇后的一席話,不僅澆滅了太宗的滿腔怒火,也讓他清醒地認識到了這件事的重要意義。
從此之后,魏征在朝堂上直諫,太宗不僅不生氣,反而常常反省自己。
正是因為唐太宗能夠認清事物真相、不斷反省自己,才能創(chuàng)造出“貞觀之治”的勝景。
布朗寧說:
“能夠反躬自省的人,就一定不是庸俗的人?!?br>
自以為是,往往是墮入深淵的前兆;時常反省,才能漸漸打開成功的大門。
一個人,只有看清事物真相、時常反躬自省,才能少摔跟頭,多得好處。
03
真正的高貴,是骨子里的謙卑
《菜根譚》中說:
“處世讓一步為高,退步即進步的張本;待人寬一分是福,利人實利己的根基?!?br>
骨子里有一份謙卑的人,最是踏實實在,最能以德服人,以能力服人。
在私底下,他們不會自恃過往取得的成績,以不卑不亢的姿態(tài)示人。
如果來往尚淺,你不會意識到他們的獨特;能看到的,只有干凈的外表,平和的態(tài)度,仿佛他們也沒意識到自己很“了不起”。
國學(xué)大師章太炎給后人的遺訓(xùn)說:
凡人總以立身為貴,學(xué)問尚是其次,不得以富貴而驕矜,因貧困而屈節(jié)。
他的孫子是一位民辦教師,每天一身藍布中山裝,教書育人沒有一絲懈怠。
陳丹青和這位教師做了幾十年鄰居,才知道他的“顯赫”身份。
在人的一生中,會遇到無數(shù)人。
有些人舉止平凡,卻成就非凡;有些人言行高調(diào),卻淺陋無知。
雖說謙卑并不能直接成就一個人,但卻能促進一個人的修為。
不要把別人看得太低,也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高。
無論走到怎么樣的高度,持一顆平常心最重要。
俗話說得好:
“自信是一回事,但是盲目的自信只會帶來滅亡?!?br>
轉(zhuǎn)載原文地址: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82393788747278207
作者:水木然,百萬級暢銷書作者,微信號:vv59336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wǎng)站平臺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