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大神奇的對聯(lián):看懂最后一個便看懂了人生!
溫馨提示:很多手機瀏覽器,比如百度app,都可以語音播報本網(wǎng)頁。方法打開本網(wǎng)頁之后,點擊 APP下方或上方"功能"按鈕,里面有一個"語音播報"按鈕,點擊即可收聽。
道家楹聯(lián)是書寫于道家活動場所、景觀等地的一種傳統(tǒng)的文學(xué)藝術(shù)形式,常出現(xiàn)于建筑物、游覽區(qū)的入口處。尤其是房屋大門,更以楹聯(lián)之點綴而傳遞中國傳統(tǒng)的文化氣息。
道家楹聯(lián)不僅具有深刻的思想寄托,而且往往具有獨到的藝術(shù)境界。今天通過整理九則道家楹聯(lián)并作淺析,帶大家一起感悟道家的智慧。
上聯(lián):天雨大,不潤無根草
下聯(lián):道法寬,要度有心人
道家崇尚“自然而然”,崇尚“無為”。天上的雨再大,沒有根的草也吸收不了雨露的恩澤;道法再廣大,也只能等人有了念頭才能度化。也正因為這種強調(diào)“有心、機緣”的傳教觀念,所以古人才有了“道化賢良”的說法。
什么人與道家有機緣?肯相信、肯親近、肯學(xué)習(xí)、肯歡喜接受,這是有緣人。什么叫有心人?心正、心慈、心定、心誠、心明之人,方可放下人生的包袱,獲得真正的成功與恒久的快樂。
上聯(lián):天地?zé)o私,為善自然獲福
下聯(lián):圣賢有教,修身可以齊家
正所謂:“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钡兰艺J為,所謂天地之道,也不過是自然法則,是沒有任何感情的。你若遵從了道法,便能功成名就;反之則事事不如意。
老子在《道德經(jīng)》中有言:“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彼裕灰闱趹┡?,遵從自然規(guī)律,必然獲得福報。
道家還提倡“人道不修,天道遠矣”,在修身的同時,不能忘掉自己應(yīng)該擔(dān)當?shù)募彝ズ蜕鐣?zé)任。不過反過來講,修好了自己的德行,家庭和睦只是水到渠成的結(jié)果。
上聯(lián):利鎖名韁,籠絡(luò)許多好漢
下聯(lián):晨鐘暮鼓,驚醒無限癡人
人的一生要經(jīng)過許多關(guān)口,其中名利關(guān)是最為狹長和難過的,可謂“生命不息,名利不止也”。遍觀歷史,審查當下,多少英雄好漢,癡男怨女,都敗在了過分的追名逐利上。
追名逐利者,其人生的價值觀、利益觀、幸福觀都駐足于如何獲取更高的位子、更大的房子、更好的車子和更多的票子上,他們衡量自己一生是否成功與顯赫的砝碼是功、名、利、祿……
莊子認為,絕棄名利的心思,絕棄策謀的智慧,絕棄智巧的作為,體會著無窮的大道,游心于寂靜的境遇,承受著自然的本性而不自我夸耀,這也是達到空明心境的表現(xiàn)。
要淡化名利,首先就必須悟透名利,真正把名利看作身外之物,控制心內(nèi)欲念;其次是把握舍得,做到這一點尤其難。如能真正淡化名利,不失為一種生存智慧,也不失為和諧人際關(guān)系、修身養(yǎng)性的美德。
上聯(lián):福地名山,無點真心難到此
下聯(lián):蓬萊勝跡,有些誠意自可游
所謂“心誠則至”,古代的名山大川,必然路途遙遠,山路險峻,如果不是真心想去看看風(fēng)光,你怎么會來這樣的地方?但是,你的誠心和努力,會讓你看到人間仙境,會讓你得到回報。
人生亦然,“做人先做事,做事先取誠。”對人、對事多一份誠心就多一分成功的可能。真正有誠之人必是心懷坦蕩之人,是不會因為流言而改變自己初衷的人。
“勤”字可以醫(yī)治怠惰,“慎”字可以醫(yī)治驕傲,在這兩個字前,還須有一“誠”字作為根本。心誠則志專而氣足,千磨百折而不改變初衷,終有飽覽人生絢麗的那一天。
上聯(lián):舉步艱危,便把腳跟立穩(wěn)
下聯(lián):置身霄漢,更宜心境放平
在山上行走,到了舉步維艱的險要地方,要腳踏實地,不能隨意跑跳;到了山的高處,置身萬丈之上,更要保持心境的平和,不能沾沾自喜、得意忘形。
做人,貴在心境平和。得意時,不驕傲不炫耀,失意時,不氣餒不頹廢。面對小人,平和的處理遠比咆哮發(fā)怒來得更有魄力,面對磨難,平和的承擔(dān)遠比抱怨叫苦來得更有魅力。
做人,也難在心境平和?,F(xiàn)如今,很多人遇到困難手忙腳亂,往往欲速而不達;更有人取得些許成績便張揚膨脹,不可一世,到最后跌的更慘。
上聯(lián):小憩自然涼,何幸今生來福地
下聯(lián):登臨勿謂苦,會當絕頂看朝陽
老子在《道德經(jīng)》中說:“禍莫大于不知足”。人活在世上,本就是一種福氣,況且在生活中,足是相對的、暫時的,而不足則是絕對的、永恒的。
足與不足是物性的,知與不知則是人性的。足與不足在物,非人力所能勉強;知與不知在人,非多少所能左右。因此,只有學(xué)會知足,我們才能以一種超然的心態(tài)去對待眼前的一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做世間功利的奴隸。
除了知足,還有一個重要的心態(tài)必不可少,那就是樂觀。我們也并非要刻意去經(jīng)歷一些無謂的磨難來錘煉自己的意志,考驗自己的信心。只是當遇到困難時,要能夠正確應(yīng)對。怨天憂人對于改變現(xiàn)狀是絲毫不起作用的,有過復(fù)雜的經(jīng)歷、遭遇不少的磨難和不幸,更讓人學(xué)會堅強應(yīng)對。正如此副楹聯(lián)所說,“登臨勿謂苦,會當絕頂看朝陽?!?br>
上聯(lián):存心邪僻,任爾燒香無點益
下聯(lián):扶身正大,見吾不拜有何妨
很多宗教都有“信仰救贖”的說法,認為只要信教,或者禮遇神靈、尊敬宗教人士,可以得到救贖,洗刷罪孽,得到善報。道家不僅沒有這種觀點,反而認為入道之后,要更加為自己的惡念、惡行負責(zé),因為身為信徒,理應(yīng)要有更加嚴格的道德自律。
道家也并不把信教與否當成評判善惡的標準,無論你信教與否,信什么教,與你本人的善惡都沒有關(guān)系,與你要承擔(dān)什么樣的結(jié)果更沒有關(guān)系。因為“道”只遵循自然規(guī)律,沒有任何感情色彩,不會因為你的尊敬和信奉就會對你有所偏愛,也不會因為你的不了解和不認同就對你產(chǎn)生憎恨。只要心存善念,多做善事,遵循自然規(guī)律,自然能夠得到福報。
如果你心存惡念,無論怎么燒香磕頭,也沒有用,如果做了壞事,早晚還是要遭到報應(yīng);只要你的心境和言行光明正大,見到神仙,不去參拜又有何妨?
與其求神燒香,不如自我修持“三香”——即“心香”、“身香”、“口香”。“心香”是指心地善良,心存善念,不生邪念,不生惡念;“身香”是指做人要身正品端,純樸善良,不做惡事,不做虧心事;“口香”是指積累口德,不出口傷人,不口出狂言,口出臟話。
上聯(lián):事在人為,休言萬般都是命
下聯(lián):境由心造,退后一步自然寬
當今很多人迷信“易學(xué)”,動輒看看手相,看看面相,看看生辰八字。這些東西是否靈驗,咱們另當別論,但是絕大多數(shù)人都沒能體會“易學(xué)”的真諦,算命之后,仿佛大勢已定,或者高枕無憂,又或是唉聲嘆氣。
其實“易”的根本道理就在于這個“變”,一切是在不斷發(fā)展變化的。如果認為一切都是絕對安排好的,那么他就不懂得“易”的真諦。
《菜根譚》有一則哲言:“迷則樂境成苦海,如水凝為冰;悟則苦海為樂境,猶冰渙作水。可見苦樂無二境,迷悟非兩心,只在一轉(zhuǎn)念間耳?!币馑际牵圆煌男那槊鎸ν环N境界,會有絕然不同的感受。心情好,苦境會變?yōu)闃肪常那椴缓?,樂境也會成苦境?br>
那該如何營造良好的心境呢?“退后一步自然寬。”保持平和心態(tài),以寬厚之心待人,不僅會擁有更好的心境,也會使自己擁有更多的信任和愛戴。
上聯(lián):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下聯(lián):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這幅對聯(lián)闡述了道家的世界觀,可以說是道家的終極智慧,流傳度也十分之廣泛。
上聯(lián)下聯(lián),都出于《道德經(jīng)》,即使你沒有接觸過道家,也一定聽過這兩句話。道家認為,道是在所有萬象之先就已經(jīng)存在的,“一”為一氣,是成為萬物根本的那個元氣,有此元氣,萬物才能化生,而生命則是道在世間的具體體現(xiàn)。
下聯(lián)則說:地遵循天,天遵循道,而道遵循著自然。歸根結(jié)底,時間萬物的起源、變換,都是自然而已。這不僅僅是一個世界觀,更是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大智慧。
在“道法自然”的語境之下,道家在教導(dǎo)人面對生活之時要采取一種“順”的態(tài)度,即通常所說的“順其自然”。這里面應(yīng)該包括兩層含義,一是知自然之道,審時度勢,不強作、不妄為;二是順應(yīng)事物的自然發(fā)展方向,順勢而為之、自然而有為。
王陽明曾經(jīng)說過一句話:“情順萬物而無情,終日有為而心常無為”,對“順其自然”的道理做了一個很好的呼應(yīng),即擯棄私欲、順天應(yīng)時、以無為的心態(tài)去打理人生。
“道法自然”,其實道無處不在,存乎萬物之間,既簡單易懂,又“玄之又玄”。人生百態(tài),世間萬物,莫過于此。領(lǐng)悟這四個字,定能成就非凡。
轉(zhuǎn)載原文地址: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82041184787659770
作者:水木然,百萬級暢銷書作者,微信號:vv59336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wǎng)站平臺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