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shù)百年深藏不露的頂級晦氣
溫馨提示:很多手機瀏覽器,比如百度app,都可以語音播報本網(wǎng)頁。方法打開本網(wǎng)頁之后,點擊 APP下方或上方"功能"按鈕,里面有一個"語音播報"按鈕,點擊即可收聽。
晦氣,意思有不吉利;倒霉。
晦,還有這樣的意思:隱藏;不顯著;昏暗;不明顯。
所以說,頂尖的晦氣,往往喬裝成十分吉祥的樣子,可以隱藏得極深。無論知情人怎樣大聲疾呼,都無法阻止人們前赴后繼一波接著一波觸霉頭。
話說,890年前的秋天,在南劍州尤溪的一處學堂館舍內(nèi),有戶官宦人家添一男丁,深得老爺喜愛,為孩子取了個乳名叫“沈郞”,逢人便夸自家娃娃如何如何天賦異稟,到沈郞5歲的時候,便迫不急待地把他送進學堂讀書,沈郞倒也乖巧,特別喜歡讀書,還愛追著父親問這問那,可惜造化弄人,沈郞7歲的時候,他父親就被招去京城做官,因京城房租太貴租不起房子,無法帶家眷同往,只好將沈郞連同家人安托他人,留在家鄉(xiāng)。
沈郞他爹到京城后發(fā)展并不順利,因為和權(quán)相秦檜政見不同被貶,還沒等到赴任就不幸病逝,臨終前依然惦記著望子成龍,便讓兒子認了個義父,還托付其他幾位好友多加教導,這一年沈郞才剛滿13歲。
本就喜好讀書又拼爹無望的沈郞便沒日沒夜地苦讀,19歲時考中進士。那個時代,男子到了二十歲的時候要取”字“,這沈郞為自己取的字有點特殊,應該是覺得自己命運欠佳比較晦氣,想告誡別人同自己保持距離以免觸霉頭吧,他為自己取過兩個字“元晦”和“仲晦”,意思就是:大晦氣和二晦氣,后來年紀大了,給自己取”號“ 時也如出一轍,取了個“晦翁”,意思為老晦氣。
縱觀沈郞的一生,也真夠晦氣的,幼年喪父,老年喪子,官場之上又被彈劾差點丟了性命,害得那些很隨自己的門生都深受牽連,不少人連他的葬禮都不敢參加。
興許是自感晦氣太重,沈郞便喜歡用讀書、寫書和教書來麻醉自己,打發(fā)時光,直到人生最后一年已生命垂危的時候還在寫書,那時他左眼已瞎,右眼也幾近失明,但仍提著一口氣堅持修改《四書集注》,臨終前一天還在修改《大學章句》。一生共計折騰出來600余卷書,總字數(shù)達2000萬字左右!
故事若是就此打住“蓋棺論定”,也就天下太平了!
要不怎說”無巧不成書“呢,沈郞過世34年后已經(jīng)改朝換代的端平元年,當朝的那位”弄君“宋理宗,居然突發(fā)奇想把沈郞送進了孔廟,這才導致晦氣獲得加持,頂格到頂尖級別。
可能有人會問,聽說過”昏君“,聽說過”弄臣“,剛才說的這個”弄君“算是怎么回事呢?且聽盛京愚公慢慢道來。
宋朝挺怪的,皇位和皇權(quán)在別的朝代,都是一旦搶到手便大權(quán)獨攬不愿放手,而在宋朝,很多皇位都是被送出去的。
這宋理宗按理說根本不可能當皇帝,偏巧當朝皇帝生不出兒子來,才讓他這個遠房的皇親有了機會,被接進宮當作接班人來培養(yǎng);而且被接進宮的也不止他一個人,原本這宋理宗也是排在后面的,本沒有資格繼位,哪曾想皇帝駕崩的時候,有個權(quán)臣假傳皇命將這個宋理宗扶上了臺,也算是被迫“皇袍加身”吧。
皇位是人家送的,拿人的手短,剛上位那十年,這宋理宗純屬一看客,整天好吃好喝什么都不管;直到后來把那個權(quán)臣耗死了,他才算有機會自己說了算。
皇帝可不是那么好當?shù)?,自己說了算是不錯,但作為皇上,說錯了可就壞大事了。這不蒙古人來信使了,要聯(lián)合宋朝攻打金國,宋理宗來精神了,心想讓自己名留青史的好機會來了,自己可以一雪前朝的靖康之恥了,便不顧大臣提醒應該吸取北宋時“海上之盟”的教訓,應該留著金國牽制蒙元的建議,一意孤行聯(lián)元滅了金,結(jié)果導致在這之后不到二十年南宋便滅亡了。后來元朝人還盜掘了宋理宗的墳墓,把他的腦袋割下來帶回了草原,將頭蓋骨做成酒器輾轉(zhuǎn)被人把玩。
宋朝被同樣的石頭絆倒兩次,夠出奇吧!
宋理宗就是這樣一個主兒,要是僅僅不理朝政、荒淫無度的話,我們可以稱之為“昏君”;偏偏他不僅僅是這樣的呀,沒機會的時候就裝傻,混吃混喝,機會來了自己又不會玩,胡亂作為,整得還像是個挺有進取心的明白人似的;惹出亂子來,又躲進后宮撒手不管,繼續(xù)淫亂。
這樣的主兒,是不是得管他叫“弄君”?
當頂級晦氣遇到這樣的糊涂蛋皇帝的時候,后果很嚴重:
教育乃立國之本!
宋理宗這么一通亂搞,晦氣書呆子原本用來麻醉自己打發(fā)時間搞出來的那堆破書,后來逐漸演變,居然一步步變成了官方指定的教科書。
宋理宗搞亂孔廟之后沒幾年,南宋便滅亡了,兵荒馬亂的沒人關(guān)心什么教科書;緊接著的蒙元,本來就只識彎弓射大雕,又把儒生搞成了“臭老九”,有很多年干脆取消了科舉考試,更不會在意什么教科書了;就這樣,被送進孔廟的沈郎轉(zhuǎn)眼間就迎來了兩次改朝換代,習慣成自然,輕易沒有誰敢懷疑其地位的合理性。
接下來到了明朝的朱元璋,趕巧也姓朱,再加之缺乏深厚的文化底蘊,剛建國又面臨百廢待興,一時半會兒沒精力研究教科書的事,以為照搬前朝的不會有什么大錯,就這樣,在明朝的不斷加持下,生前霉運不斷的沈郞,死后卻穩(wěn)步高升成了名聲遠遠壓過孔夫子的“朱子”。
等到清朝入關(guān),在文化教育方面基本上進行了全盤照搬,沈郞搞出來的那堆破爛繼續(xù)作為官方指定唯一正確的教科書大行其道。
頂級晦氣就是厲害,將其送進孔廟后,讀書人一邊哼誦著“三人行,必有我?guī)煛?,一邊按照“不管來多少人,只有朱子是我?guī)煛?,孔子的教育理念被徹底邊緣化;不僅如此,原本好好的一部《周易》變經(jīng),愣是被沈郞解釋得面目全非,搞得康熙找來幾十個老師都沒弄明白。
立國之本沾了晦氣,豈能有好?
再后來的事大家都知道,因為沾了沈郞的晦氣,“打倒孔家店!”的口號也喊起來了,孔廟被毀,傳統(tǒng)文化被嫌棄……
上個世紀李約瑟研究中國的科學技術(shù)史的時候,估計也沒有注意到這個混進孔廟的沈郎,要是考慮到這一點,應該也就不會有什么“李約瑟難題”了。
#拍一拍宋朝#
轉(zhuǎn)載原文地址: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84866836020949412
作者:盛京愚公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wǎng)站平臺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