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了高三才知道,最終考上985大學的學生,基本有“3個特征”
溫馨提示:很多手機瀏覽器,比如百度app,都可以語音播報本網(wǎng)頁。方法打開本網(wǎng)頁之后,點擊 APP下方或上方"功能"按鈕,里面有一個"語音播報"按鈕,點擊即可收聽。
全國只有39所985大學,錄取率在1.5%左右。
2021年,參加高考的學生首次突破1000萬,按這個比例來說,能順利考上985大學的人,只有15萬左右。
如果再平均分配,一所985大學只能招收3800人左右,3800相比1000萬的高考生來說,真的屈指可數(shù),順利考上985大學的難度可想而知。
考985大學并非那么容易,但意義與眾不同
看到前面計算出的錄取結(jié)果,想必大家也知道報考985高校的難度,對于所有優(yōu)等生來說,考985大學就是奮斗目標。
自從大學擴招以后,考大學這件事變得很容易,高中升學率基本都在80%以上,可想考985大學依然非常難,一個好的企業(yè),對應聘者學歷有很嚴格的限制。
比如國內(nèi)知名的某些企業(yè),在招聘時會嚴格限定應聘者的學歷,雖說這樣也許會錯過人才,但面對成千上萬的應聘者,設一道學歷門檻不失為一個好方法。
畢竟公司HR也有時間成本,他們不可能每個人都要照顧到,擁有學歷這塊敲門磚,求職時的認可度會非常高。
大學畢業(yè)后希望找到一份好工作,首先要嚴格要求自己爭取一份漂亮的簡歷,而漂亮簡歷的開端,就是高考后你會考去哪所高校。
將孩子送去985,這是很多家長的夢想,那些真正能考上985大學的學生,基本在高中就能看出與眾不同。
順利考上985大學的學生,大多都有“3個特征”
正常情況下,高中的學習思維有很大變化,與初中的學習內(nèi)容不同,初三努力一年也有機會考高中,但高三努力一年,卻沒有明顯變化。
那些最終能順利考上985大學的學生,據(jù)高中老師介紹,在高三時期就能看出來。
比如,深知努力比天賦更重要的學,這類學生從來不給自己放松的機會,他們能保證穩(wěn)定的成績和班級名次,看起來很聰明,但實際全靠個人努力。
他們可以從高一一直努力到高三,期間或許有成績和名次上的波動,但他們能保證在一段時間后迅速追趕,學習時一定比其他同學更努力。
第二類學生在努力的基礎(chǔ)上,可能更懂得學習方法上的變通。比如高中里有一類學生,他們很適合考試,因為頭腦靈活,懂得一舉反三,很快就能掌握考試類型題。
這類學生可能不是最聰明的,但學習能力和思維能力都強,知道自己的優(yōu)劣勢,也能迅速找到老師請教問題,會想辦法彌補自己的不足,目標十分明確。
另外一種就是基礎(chǔ)好,天生聰明的學生。這類學生基本屬于老師不擔心,家長不操心的類型,是天生的學習、考試高手。
他們的特點一般體現(xiàn)在思維和理解能力上,思維好學習新知識的速度就很快,有時老師也會感覺到一絲挑戰(zhàn),而這也是他們的優(yōu)勢所在。
筆者分析
可以說,最終順利考上985大學的學生都是學習型的高手,他們有人天資聰穎,有人努力刻苦,唯一的共同點就是基礎(chǔ)非常好,上高三后不會因為基礎(chǔ)問題而浪費時間。
事實上,很多學生上高中后并不知道怎么學習,因為和初中學習內(nèi)容和學習頻率都有所改變,想通過高三一年實現(xiàn)985自由,還是有些難度。
而那些成績一般,希望靠高中逆襲成985大學的學生,雖然也有,但相比之下肯定鳳毛麟角,考一所普通高校還是沒問題的。
高三學年很重要,如何通過努力實現(xiàn)“重點高校”自由?
首先,一定要掌握扎實的基礎(chǔ)知識,任何學科的重點就是基礎(chǔ),基礎(chǔ)不會題型一變就完蛋了。
在高三開始復習的時候,一定要跟上老師思路,千萬別有“不用掌握概念也能做題”的想法,因為到后期你會發(fā)現(xiàn),高考不可能出現(xiàn)一模一樣的題型。
其次,要明白書本上的所有知識點沒有一個多余的字,比如公式和定義中的字和詞,一定要精讀,千萬不要簡單了解就翻篇,要弄清每個詞的含義。
另外,做真題的時候一定要計算時間,掐時間做題,要給自己限定時間,確保答題效率,只有這樣才能在高考中保證自己答題的效率又準又快。
比如選擇題和填空題,每道不要超過5分鐘,5分鐘之內(nèi)答不出來就記錄下來,放在最后時間再看,考試結(jié)束后要認真反思,自己為什么不會?哪里不會?到底用什么公式等等。
總之,高三這一年非常重要,想實現(xiàn)高校自由一定不能松懈,努力一定有收獲,千萬別因為枯燥輕易放棄。
今日話題:
大家認為,考985大學,天賦重要還是努力重要?歡迎留言一起討論。
#985大學#
轉(zhuǎn)載原文地址: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10211558007939057
作者:百家號任昂嶺說教育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wǎng)站平臺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