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大學生不適合考研,基本是陪跑“炮灰”,導師建議直接就業(yè)
溫馨提示:很多手機瀏覽器,比如百度app,都可以語音播報本網(wǎng)頁。方法打開本網(wǎng)頁之后,點擊 APP下方或上方"功能"按鈕,里面有一個"語音播報"按鈕,點擊即可收聽。
2022年考研于2021年10月5日正式開啟網(wǎng)上報名。
一直以來,大學生考研熱度不減,在2021年又創(chuàng)歷史新高,首次突破400萬人,不可否認,考研已經(jīng)成為一種趨勢。
有人考研是不喜歡本專業(yè),有人考研是為了找份好工作,還有人是為了提升學歷,同時也有人是真的想做學術研究。
不管怎樣,考研確實能達成一部分人的理想,目前國內(nèi)也確實需要這方面的人才,社會對研究生的需求遠遠沒有被滿足,很多領域都缺少相關的高學歷人才。
對于絕大多數(shù)考研人來說,成為一名研究生,最終目的就是找一份適合自己的工作,在如今嚴峻的就業(yè)趨勢下,提升學歷能提升更方面能力,更容易在激烈的求職競爭中脫穎而出。
不過,雖說考研是個不錯的選擇,對提升核心競爭力也有幫助,但并不適合所有學生,研究生這張“入場券”,不是所有人都能拿。
不適合考研的幾類大學生,基本是陪跑“炮灰”
有些人考研是為了找更好的工作,但有些人卻是為了躲避“找工作”,這類大學生將考研作為一種避免就業(yè)壓力的借口,考研就是暫緩就業(yè)的選擇。
一般來說,大學生是否考研需要在大三就決定下來,這樣才有充足的時間準備復習,順利的話在大四畢業(yè)就能順利上岸。
有些學生看到同學因為考研能避開就業(yè)壓力,于是也跟風考試備考,而且還是抱著考不上也無所謂的心態(tài)。
抱著無所謂的心態(tài),對專業(yè)和院校都沒有預先選擇,這種情況大概率就是考研炮灰,成功上岸的機會非常渺茫。
另外,專業(yè)基礎差或者不愿意努力的考生也不適合考研,考研本身非常辛苦,需要付出很多時間和精力,而且結果也不一定讓人滿意。
如果最初就沒有堅實的基礎和決心,不僅過程中容易半途而廢,最終大概率就是陪跑,幾乎沒有優(yōu)勢可言。
還有一種就是沒有目標的考研生,這類學生一般不懂考研的意義,屬于隨波逐流型,可能成功上岸,但大概率也是被人群拋棄。
而且還可能在考研、考公和考編中搖擺不定,甚至還要三個都考,但由于精力有限,最后成功的概率非常小。
同理,自控能力差、心理承受能力差的學生,也不適合考研究生,考研本身需要很強的信念感和專注度,除非能力出眾,不然大概率只能做一個普通考生。
如果抵抗不了學習的乏味和無聊,非常容易情緒崩潰,越臨近考試越崩潰,每年都會發(fā)生很多棄考現(xiàn)象。
筆者分析
在考研這支隊伍中,每年都有新人加入,也有老人放棄,這不是一條容易走下去的路,也不是所有人都適合考研。
由于每個人的理念不同,有人追求更高的學術,有人喜歡潛心研究,單純的學習就能帶來更高的成就感,同時也能帶來更好的工作。
不過,如果你只是單純的想躲避就業(yè),或者搖擺不定,考研真不是最好的選擇,倒不如直接投身更感興趣的領域,盡快實現(xiàn)自我價值。
很多帶過研究生的導師都認為,沒有金剛鉆就別攬瓷器活,上面提到的這些同學,基本都是考研炮灰,倒不如直接找工作就業(yè),考研完全就是浪費時間。
你真的適合考研嗎?4個問題請自查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問題,就是自己是否真的想成為一名研究生,無論目的是為了找工作,還是為了搞科研,只要自己原因,沒有任何外界干擾,這時就可以看下一個問題。
其次,在確定想考研后,要看自己的專業(yè)是否有更適合的發(fā)展,比如法學和醫(yī)學比較適合考研究生,但計算機或者會計就略遜一籌,考研究生不太劃算。
另外,學生還需要對自己的未來有明確規(guī)劃,不能三心二意,或者對學習這件事沒有興趣,堅決不要給自己嘗試的機會,因為結果大概率是相同的,就是陪跑。
最重要的是,看自己有沒有毅力堅持下去,考研是一個漫長且枯燥的過程,需要學生本身有強大的意志力的自制力,如果總有事耽誤學習,放棄是遲早的事。
倒不如直接參加工作,幾年后也能取得一些成績,考研究生并沒有大家想得那么好,競爭壓力也很大,不確定性同樣非常強。
總之,不是所有人都適合考研,就像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學習一樣,有能力有機會當然支持大家去考,但如果本身就沒興趣,一頭熱的開始,多半都會以失敗收尾。
今日話題:
你今年有考研計劃嗎?歡迎留言一起討論。
轉載原文地址: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12039256267795342
作者:百家號任昂嶺說教育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wǎng)站平臺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