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女神童”4歲開始讀書,10歲上大學,后來怎么樣了?
溫馨提示:很多手機瀏覽器,比如百度app,都可以語音播報本網(wǎng)頁。方法打開本網(wǎng)頁之后,點擊 APP下方或上方"功能"按鈕,里面有一個"語音播報"按鈕,點擊即可收聽。
文|菊小醫(yī)話育兒,原創(chuàng)好文,歡迎轉發(fā)分享。
古代有廣為流傳的“孟母三遷”的故事,現(xiàn)代有“家長租房陪讀”、“雞娃”等社會現(xiàn)象,中國家長重視孩子的教育的程度可謂根深蒂固、嘆為觀止,目前應該沒有一個國家的家長在這方面可以趕超中國家長的。
之前我在一篇文章中也提過,我身邊有家長甚至瘋狂到,從幼兒園就給孩子報了8個培訓班,就是因為覺得自己的孩子不如人,必須要逼著孩子趕上“別人家的孩子”。
現(xiàn)在的孩子,不光要學琴棋書畫、學奧數(shù)、學電腦編程,還要學機器人。學的知識越來越提前,學的內容越來越高大上,家長誓將孩子的大腦“開發(fā)”到極致。
家長們似乎非常享受這種“超前教育”帶來的快感,只因人人都希望家里有個“小神童”。
01從未接受過正規(guī)學校教育的張易文,卻在10歲上了大學
2017年9月份,一個名叫“張易文”的瘦瘦小小的10歲小女孩,在父親的陪同下,來河南商丘工學院報到了。
這個消息轟動了整個校園,也引來了全國眾多媒體的爭相報道。為何年僅10歲的女孩就能考上大學?這孩子有什么過人之處嗎?
其實,張易文從小并未接受過正規(guī)學校教育,而是一直在父親創(chuàng)辦的“私塾”里接受父親的親自教育。
要說,張易文當年的高考成績并非十分優(yōu)異,只能說勉強考上大專,但是張易文的父親毅然決然地將女兒送進了當?shù)氐囊凰髮T盒:幽仙糖鸸W院。
02小小年紀上大學,原來是因為父親的一份“執(zhí)念”
幾乎每一位父母對自己的子女都有一顆“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張易文的父親更是如此。一直以來,張父對女兒要求都很嚴格,幾乎把自己年輕時的抱負都寄托在了女兒身上,希望女兒能代替自己完成平生的“夙愿”。
原來,張易文父親張民弢是一個非常不滿足于現(xiàn)狀的知識分子,他經(jīng)常抨擊應試教育,所以他沒有選擇到正規(guī)的學校教書,而是和妻子一起開辦了一所培訓學校,也就是我上文提到了“私塾”。
就在女兒4歲的時候,張父選擇將女兒送到了自己的培訓機構,因為在他的心目中沒有一所學校符合自己的教育理念。于是,張易文就在父母的親自教導下一天天長大。
而張易文僅用了5年時間就把小學到高中的知識都給學了一遍,不過一名僅有10歲的孩子,想要把這些知識融會貫通也并非易事,如果不是神童,怎么可能做到呢?
然而,張易文并非真“神童”,而是被父母一廂情愿地認為能勝任這一切的普通孩子。
雖然張父沒有讓女兒接受義務教育,但他依然想讓女兒參加高考,于是在父親的安排下,2016年張易文首次參加高考,然而成績出來并不理想,只考了172分。不過,張父并不甘心,又給女兒報了2017年的高考,在幾個月的認真?zhèn)淇己螅@一次張易文考了352分,雖然談不上多好的成績,但上個??七€是足夠了,之后父親迫不及待地將女兒送到了商丘工學院。
03張易文上大學以后,怎樣了?
從張易文剛入大學軍訓的照片中可以看出,她是那么瘦小和格格不入,這似乎已經(jīng)預示著未來的學習生活必然不會一帆風順。
果不其然,上大學以后的她沒有了曾經(jīng)的開朗和陽光,開始變得沉默寡言。正如張易文弟弟所說:“姐姐并不算什么成功的典范,這主要源于她的心理問題?!碑攺堃孜母改傅弥畠涸谛G闆r后,不但后悔當初為何要急著送女兒去上大學,而且還開始反思自己“揠苗助長”的教育方式。
四年后,張易文還是順利地拿到了大學畢業(yè)證書,只是這個時候的她還是14歲的未成年少女,試問社會上什么樣的單位或者企業(yè)會招“童工”呢?顯然,畢業(yè)以后出去謀生是不可能的。
于是,張易文最終的去處只能是父親的“私塾”了,畢業(yè)后的她在“私塾”中當了一名助教老師,每月拿著2000元的底薪。不過張父也表示,未來不會將女兒一直留在身邊,目前只是給她一個“臺階”,她未來可以選擇讀個研究生或者往動漫方向發(fā)展,也算是幫助她找回童年。
04得知河南“神童”張易文的現(xiàn)狀,網(wǎng)友們紛紛表示感嘆
很多網(wǎng)友認為,張父的做法不可取,這是一種揠苗助長的教育方式,對孩子身心發(fā)展都很不利。
網(wǎng)友:什么年齡段就該做什么年齡段的事,切忌揠苗助長。網(wǎng)友:不贊成,這種父親不是愛女兒,而是害她,不能這樣教育。網(wǎng)友:孩子小的時候,沒有同學、朋友,上了大學更沒有朋友,多可憐啊!
也有網(wǎng)友覺得張父就是自私,不過是把女兒當作自己的試驗品,不過是為了宣傳自己培訓機構的一種手段罷了。
網(wǎng)友:被一個自以為是的父親當做試驗品,既不看好這樣的教育方式,也不看好這樣家庭教育方式下教育出來的子女。網(wǎng)友:利用自己女兒為自己的培訓學校做廣告,把孩子在父母手里給毀了。
還有網(wǎng)友認為,張父還是挺有智慧和遠見的,提前高考、提前上大學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網(wǎng)友:至少人家是找到了捷徑,沒像咱們的孩子一樣參加中考又參加高考,每天在巨大的壓力下度過,我覺得這個孩子是幸福的。網(wǎng)友:第一次172分,第二次352分,才10歲,已經(jīng)很棒了。為什么我覺得她爸爸很有智慧,很有遠見。網(wǎng)友:父親是偉大的,也是正確的!不要用世俗的眼光看人!可以說,世界上99%的小孩沒有這個小女孩的智商,在讀書的話,十幾歲就可以讀博士畢業(yè)了!
05孩子的人生,家長慎按“加速鍵”
兒童的一切教育都必須遵循一個原則,即幫助孩子身心自然發(fā)展。
這位父親的做法之所以不被大眾接受,是因為違反了孩子身心發(fā)展的自然規(guī)律。在這里,我要告誡各位家長,切忌給孩子“揠苗助長”,否則將對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不可逆的損害。
(1)因為心智和體能上的差距,會導致孩子不合群,影響正常社交。可想而知,當張易文還是個10歲孩子的時候,周圍的同學已經(jīng)是十八九歲的成年人了,這樣的年齡差、體能差,怎么可能聊到一起、玩到一起。這只會導致孩子在人群中格格不入,只會加重孩子的社交障礙,影響孩子的正常人際交往。
(2)過早接觸成年人的世界,會導致孩子的三觀受到巨大沖擊。10歲孩子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怎么可能和十八九歲的一樣呢?十八九歲的大學生已經(jīng)是成年人了,他們的三觀已經(jīng)慢慢趨于成熟,這就導致張易文不理解身邊同學的行為方式,而她自己也被別人不理解,這種三觀之間的巨大碰撞最終會導致一些心理問題的發(fā)生。
寫在最后: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孩子成材,甚至希望自己孩子比別人家孩子更聰明、更優(yōu)秀,但是這一切都應該基于科學的成長規(guī)律,切忌盲目與他人比較,切忌揠苗助長,讓孩子過個正常的童年吧!
每日一問:你認為張易文父親的教育方式可取嗎?
菊以高潔會淵明,吾以文會友。曾是多年醫(yī)學編輯的我,現(xiàn)為兩只小棉襖的媽媽,每天努力碼字,只愿為千萬家庭帶去專業(yè)、有趣的母嬰育兒知識及解決方案。原創(chuàng)不易,你的認可是我堅持下去的動力
轉載原文地址: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99370192809271637
作者:菊小醫(yī)話育兒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wǎng)站平臺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