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生下腦癱兒子,醫(yī)生勸她放棄,誰料母親將他培養(yǎng)成“神童”

溫馨提示:很多手機瀏覽器,比如百度app,都可以語音播報本網(wǎng)頁。方法打開本網(wǎng)頁之后,點擊 APP下方或上方"功能"按鈕,里面有一個"語音播報"按鈕,點擊即可收聽。

文|菊小醫(yī)話育兒,原創(chuàng)好文,歡迎轉(zhuǎn)發(fā)分享。

殫竭心力終為子,可憐天下父母心!——慈禧《贈母親的詩》

最近,我在休息的時候,看到這樣一個視頻,視頻中偉大母愛和家庭獨有的教育方式震撼到了我。

節(jié)目中,主持人涂磊先要求一位眼睛長得奇特的年輕小伙子站起來給大家打個招呼,沒想到年輕小伙不緊不慢地回答道:“不好意思!因為小生患疾,所以不方便站立,望請各位見諒!”

坦白講,這個年輕人除了眼睛看上去有點古怪,一個向東、一個向西,然后給人感覺格外謙遜有禮以外,我真沒看出他有太大的問題。

經(jīng)涂磊一問,才得知他是因為最近在治療甲溝炎,腳指甲都被拔掉了,所以不方便站立。

涂磊接著又問他多大年紀,沒想到小伙子淡定地反問:“你猜!”

涂磊大膽說了個“三十多”,誰知小伙子又不緊不慢地回道:“嗯,很靠譜!三十出點頭,馬上就該三十一了?!?br>
涂磊立馬又說:“聽說你是一個神童哈!”

小伙子又不緊不慢答復道:“神童,什么是神童?就是神經(jīng)病兒童?!贝藭r,場下所有人包括主持人都驚呆了。

“是啊,因為我這個病嘛!它本身也就屬于神經(jīng)方面的問題。但大家注意?。∩窠?jīng)和精神是兩回事?!?br>
聽聽,你能想象得出這個小伙子是個從小被診斷為“腦癱”的患者么?并且,他還給了“神童”一個非常好的定義:

所謂‘神童’,只不過是什么呢?就是那些善于發(fā)現(xiàn)自己的潛力,并且努力把潛力轉(zhuǎn)換成能力的人。

01因為早產(chǎn),兒子從小被診斷為“腦癱”,醫(yī)生勸媽媽放棄

這個小伙子名叫“李管彥平”,從小經(jīng)歷了許多磨難。據(jù)李管彥平母親介紹說,他6個月大就早產(chǎn)了,而且生下來又是極低體重兒,僅有2斤8兩,這個可憐的小家伙在保溫箱中待了12天以后才被接回家。

當時醫(yī)生也勸這位媽媽說,這個孩子肯定是不太好養(yǎng)。但是,媽媽已經(jīng)下定決定,既然孩子的命已經(jīng)保住,那么就要好好養(yǎng)育他。

然而,當李管彥平1歲的時候,媽媽就發(fā)現(xiàn)他跟其他孩子發(fā)育狀況不太一樣:

他沒有像正常孩子那樣,能坐、能站、能爬,這些都沒有;吃東西就像噴射狀地噴吐;兩個眼睛也是,一個向東一個向西,都是外斜;兩個大拇指永遠都不拿出來。然后,他每次要撒尿的時候吧,撒尿,腿打不開,兩個腳尖全是這么繃著的。所以,我心里特別忐忑。

之后,李管彥平被父母帶到醫(yī)院檢查,被醫(yī)生鑒定為“重度腦癱”。

醫(yī)生就勸她和丈夫不要將過多的希望寄托在這個兒子身上,而且也不要把太多的希望放在治療腦癱兒子身上,因為像這樣程度的腦癱,國內(nèi)和國際上都沒有治愈的可能,并建議他們再生一個孩子。

然而,這位媽媽起初是想生一個,讓弟弟或者妹妹長大可以照顧哥哥,但是她又擔心這樣做對老大、老二都不公平,于是就下定決定斷了“生二胎”的念頭。

02無論他人如何不理解,媽媽都堅持為兒子做康復訓練

5歲的李管彥平開始接受正規(guī)的康復訓練,但起初收效甚微。但是,媽媽并沒有輕言放棄。

而是,自己決定給兒子做一些有條理性的按摩,給他撐筋、開胯,然而這樣的方法對于小小的孩子來說,是很痛苦的,所以幾乎每天到點孩子就疼得“鬼哭狼嚎”。

在為孩子康復訓練的過程中,媽媽不知受到多少的不理解和指責,甚至還有寫匿名信說變相虐待兒童的,并且要求孩子的爸爸管管自己的老婆,不能再這樣折騰孩子了,還勸他們趕緊將孩子送福利院算了。

為此,李管彥平的父母也爭吵過無數(shù)次,而且也上演了無數(shù)次“搶孩子”的戲碼。家里所有人都反對媽媽這樣“折騰”孩子,因為他們覺得孩子已經(jīng)這樣了,還不如讓他過得快樂一點。

因此,媽媽內(nèi)心也非常矛盾,甚至為此離家出走過一次,自己一個人靜靜地思考了兩天。媽媽的日記深刻地反應了她所經(jīng)歷的痛苦和掙扎。

總覺得說不定哪天我就會與陽光,與這個讓我多災多難的世界告別,覺得早一些走完人生之路對我無疑是一種最好的解脫。既然上天給了我這樣一個兒子,我就注定要與艱辛磨難共存。與天作對,無疑是徒勞的,何不安然接受?堅持下去,也許上天會感動的。”

03在媽媽的精心護理和教育之下,“腦癱兒”變“神童”

也許媽媽的堅持和努力,真的感動了上天,李管彥平從小雖然承受了絕大多數(shù)人沒有承受的痛苦,但卻創(chuàng)造了絕大部分人都創(chuàng)造不了的奇跡。

李管彥平先后獲得了“重慶市南岸區(qū)自強之星”、“重慶十大最美家庭”“全國殘疾人硬地滾球競標賽”等殊榮。

他不僅在體育運動上突破了自我,而且在學習上也有一股子鉆研的勁,不但自學英語考取了英語等級考試證書4級證書(PETS-4),還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自學了翻譯,并且還親身實踐翻譯并出版了書籍。然后,在翻譯的過程中,又自學了寫英文詩歌。

在主持人示意下,他現(xiàn)場朗誦了自己寫的的英文詩《被小蟲親吻的果實》,不但他的發(fā)音很標準,而且詩句也很有哲理。不禁令人折服!

God once planted a tree,In which ripe fruits are hung.One day, a little worm came,And I’m the one who’s chosen among.——A fruit that was loved by the worm

04媽媽是如何將“腦癱兒”培養(yǎng)成了“神童”?

就像李管彥平自己說的那樣,所謂“神童”,不過是那些善于發(fā)現(xiàn)自己潛力,并將此轉(zhuǎn)化成能力的人。那么,他的媽媽到底是怎樣幫助他激發(fā)潛力的呢?

(1)不放棄孩子,永遠支持孩子。這一點對于大部分家長來說,都絕非易事。因為父母們往往會對自己的孩子有個心理預期,如果孩子沒達到,就會對他或她失望,甚至想著放棄他或她。你想想,李管彥平從小被診斷為“重度腦癱”,他的媽媽都沒有選擇放棄他,而是堅定地為他進行正規(guī)治療,我們還有什么理由去放棄一個身心健康的孩子呢?當然,像李管彥平這種極端個例,如果父母想放棄,一定要趁早,否則就只能一直堅持下去,為孩子負責到底。

(2)培養(yǎng)孩子的興趣,發(fā)掘孩子的潛力。每個人都不是生來就天賦異稟的,后天的激發(fā)非常重要。只要父母足夠細心和耐心,就一定能發(fā)現(xiàn)孩子身上的閃光點。如果你始終未發(fā)現(xiàn),那說明你總是以成人的眼光去看待孩子,對于孩子,一定要用欣賞和發(fā)展的眼光去看待。

也許換做別人的媽媽,可能并不會支持李管彥平去寫什么英文詩歌了,因為很多人會認為這樣是在浪費時間,其實任何興趣你把它學好了,都會變成一種能力。

(3)不與別人家的孩子比較,讓孩子始終保有自信心。不拿別人家的孩子與自己家的孩子做比較,這是普通父母都很難做到的,更何況是殘疾孩子的父母了。但是,我看李管彥平說話時不卑不亢的神情、不緊不慢的語速,我都能看出這個小伙子雖然身體是殘疾的,但是內(nèi)心確實健康而自信的。這些都源于父母對他的不放棄和支持,源于不和他人比較,源于孩子自身能力的足夠強大。

每日一問:如果你是李管彥平的媽媽,你會作何選擇?

菊以高潔會淵明,吾以文會友。曾是多年醫(yī)學編輯的我,現(xiàn)為兩只小棉襖的媽媽,每天努力碼字,只愿為千萬家庭帶去專業(yè)、有趣的母嬰育兒知識及解決方案。原創(chuàng)不易,你的認可是我堅持下去的動力

轉(zhuǎn)載原文地址: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00091269929257387

作者:菊小醫(yī)話育兒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wǎng)站平臺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