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工廠“罷工”了!限電停工席卷多個省份,背后發(fā)生了什么?

溫馨提示:很多手機瀏覽器,比如百度app,都可以語音播報本網頁。方法打開本網頁之后,點擊 APP下方或上方"功能"按鈕,里面有一個"語音播報"按鈕,點擊即可收聽。

在全球合作和競爭的時代,大國博弈,不再是“明刀明槍”。而是科技戰(zhàn),金融戰(zhàn),貿易戰(zhàn),今天我限制給你出口,明天給你提高關稅,總之,讓你付出更多,我就收獲更多。

因此,有的時候一個國家的動作,看起來只是本國的需求,但背后卻有著不一樣的深層意義。

世界工廠,罷工了!

2020年,疫情席卷全球,帶來了巨大的影響,像印度、越南等制造業(yè)國家,由于疫情反復,導致產能受限,但中國由于及時控制了疫情,快速復工復產,貿易依舊活躍,全年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32.16萬億元,同比增長1.9%,其中,出口17.93萬億元,增長4%,成為唯一正增長的國家。今年上半年,我國貿易再創(chuàng)佳績,進出口總值18.07萬億,同比上漲27.1%;其中出口9.85萬億,同比增長28.1%。

按道理來說,世界對中國商品的需求增多,正是賺錢的好時機,但沒想到世界工廠卻迎來了“罷工”。

如今已經過了炎熱的酷暑,進入到了秋高氣爽的季節(jié),對電的消耗會逐漸降低??蓻]想到一場“停電潮”正在席卷全國。“開二停五”還不夠,廣東東莞普通工廠停電4天,高能耗的停電一周!江蘇超1000家企業(yè) "開二停二",泰州、南通等地直接停電放假20天。

陜西限電到年底,浙江化工廠四季度停電20-30天,還有山東、四川、云南、寧夏等多個省區(qū)都開始了“拉閘限電”。

全球貿易需求大漲,中國進出口額也跟著大幅上漲,為什么還要限電停工呢?

原材料價格暴漲,電廠虧損

相信大多數人已經很久沒有體驗過“停電”了,小時候那種到了夏天就經常停電的現象早已不存在。在我國,用電分為工業(yè)用電和居民用電,前者是市場性質的,后者卻是計劃性質的。簡單理解就是居民用電的價格不能隨便漲,必須統(tǒng)一,而工業(yè)用電卻不一樣。

自從疫情發(fā)生以來,美國等國家為了穩(wěn)住經濟,瘋狂印鈔,不斷放水。這就導致了全球原材料價格的大漲,包括銅、鐵、鋁、煤炭均呈翻倍式上漲。進入到2021年,這種趨勢并沒有減緩,反而更加嚴重。比如動力煤,在年初經歷了暴漲,在最近一個月再次暴漲,漲幅超過了50%。

在我國,發(fā)電結構中,火電占比高達73.32%,主要依靠的還是煤炭。這意味著煤炭價格大漲,發(fā)電廠的成本就會大幅上漲,然而電價又不能隨便漲,這就導致火力發(fā)電廠每發(fā)一度電都要虧一毛多錢。

由于外貿企業(yè)訂單飛漲,出口額大幅上漲,意味著工廠的用電量也是大幅上漲。數據顯示,2021年上半年我國工業(yè)用電量26610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6.6%。煤價一直在高位,電廠存煤偏少,發(fā)電越多,虧損的就越多。在這種情況下,發(fā)電廠只能拉閘限電。

能耗雙控,時間緊任務重

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經濟飛速發(fā)展,已經成為了全球最大的能源生產國和最大的能源消費國。但在發(fā)展和消費的同時,我國的碳排放量也很大,2020年達到99億噸,占據了全球的31%。

于是,我國提出了一個目標,到2030年實現碳達峰,而到了2060年完成碳中和。簡單理解,就是最終要實現節(jié)能減排,高效利用能源,擺脫依賴。定這兩個目標,還有一個目的,那就是為了能源安全,畢竟像煤炭等傳統(tǒng)能源有限,需要發(fā)展新能源,促進各大行業(yè)完成轉型,實現彎道超車。

不過,這一目標的時間很緊,距離2030年的碳達峰目標還有8年時間。然而,2020年國內萬元生產總值能耗同比僅下降了0.1%,在今年8月,國家發(fā)改委印發(fā)《2021年上半年各地區(qū)能耗雙控目標完成情況晴雨表》,點名青海、寧夏、廣西、廣東等9個省份,能耗強度同比不降反升。所以,才出現了“拉閘限電”的現象,因限電停產的A股上市公司超過了10家。

背后更是一場大國博弈

中國成為了世界工廠,是了不起的事情,助力中國經濟飛速發(fā)展,在江浙一帶,珠三角一帶,民營經濟發(fā)達,中小工廠非常多,創(chuàng)造了不少的就業(yè)崗位。這些中小企業(yè)基本都是從低端切入,買來幾臺機器,雇傭幾個工人,就開始生產銷售。這幾十年來,依舊沒有擺脫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這種粗放的發(fā)展模式。

然而,這種模式不但污染了環(huán)境,還沒賺到什么錢。為什么呢?因為各個企業(yè)的無序競爭,導致外貿出口商品的定價權,一直掌握在買方市場手里。石油、銅、煤等原材料的定價權都在外國。

自從疫情發(fā)生以來,美國就瘋狂印鈔,狂發(fā)31萬億美元。大量放水背后,必然要將危機轉嫁給其它國家,于是通脹就不可避免。美國抬高了原材料價格,今年海運價格也大漲,這就意味著我國工廠面臨著原材料、工人、運輸成本等費用大漲,唯獨商品銷售價格沒漲。

世界工廠的工人辛苦生產,源源不斷地將平價的商品輸送給世界各國,換回來的卻是不斷貶值的綠鈔票。

那該怎么辦?改變供需關系就是方法之一,通過拉閘限產,不但能降低能耗,還能將商品價格提上去,何樂不為呢?

當然,世界工廠也確實需要升級,畢竟印度、越南等國家一直盯著,低端制造并沒有什么競爭力。在未來,需要逐漸擺脫高能耗的模式,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才能變成一個制造強國。




轉載原文地址: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11928982034310764

作者:數字財經智庫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站平臺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