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彭德懷密電的公開,1950年毛岸英犧牲細節(jié)被披露,密電說了啥
溫馨提示:很多手機瀏覽器,比如百度app,都可以語音播報本網頁。方法打開本網頁之后,點擊 APP下方或上方"功能"按鈕,里面有一個"語音播報"按鈕,點擊即可收聽。
1950年10月,當黨中央決定組建中國人民志愿軍,并任命彭德懷為中國人民志愿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赴朝抗美援朝時,毛岸英成為了第一個報名的志愿軍戰(zhàn)士。
在毛岸英堅定的請求下,征得毛主席的同意后,彭德懷答應讓毛岸英以機要秘書兼俄語翻譯的身份參加志愿軍,赴朝作戰(zhàn)。
10月19日黃昏,彭德懷乘坐吉普車率先跨過鴨綠江,踏上朝鮮國土,與朝鮮人民領袖金日成會面。隨后,毛岸英跟隨志愿軍第38軍渡過鴨綠江,來到朝鮮。
22日夜,毛岸英隨志愿軍副司令員鄧華、洪學智趕到位于朝鮮大榆洞的志愿軍總部,與志愿軍司令彭德懷匯合。隨后,毛岸英參加了第一次戰(zhàn)役。
在朝參戰(zhàn)期間,毛岸英與普通戰(zhàn)士無二,遇到危險從不退縮,英勇無畏,奮勇直前。
一日,美軍飛機對大榆洞實施轟炸,一顆炸彈落在了志愿軍總部附近,幸運的是這顆炸彈是顆啞彈,并沒有發(fā)生爆炸。雖說是顆啞彈,但仍然有爆炸的可能,所以美軍飛機走后,志愿軍戰(zhàn)士便著手對這顆炸彈進行銷毀。
然而,由于當時很多志愿軍戰(zhàn)士都沒有拆彈的經驗,也害怕炸彈會突然爆炸,因此不敢貿然上前察看。就在這時,毛岸英站了出來,他大聲地對身邊的戰(zhàn)友叫喊,不讓他們靠近,自己卻慢慢走向這顆隨時都可能發(fā)生爆炸的啞彈。
據一位叫楊大群的志愿軍戰(zhàn)士回憶:當時大家都替毛岸英捏了一把汗,美軍投下的這顆啞彈分三節(jié),若想銷毀它,則必須將三節(jié)都拆掉,哪怕一節(jié)拆除不干凈,都會爆炸的可能,加之當時又沒有先進的拆彈工具,毛岸英手上只有一些很簡單,很落后的工具,所以毛岸英只身一人去拆彈,是冒著很大的危險的。
面對如此危險的局面,毛岸英沒有一絲懼怕,勇往無前。來到那顆未爆炸的炸彈旁后,毛岸英僅靠手上那些簡單的拆彈工具便開始拆彈,為防止炸彈爆炸,毛岸英不敢有一絲松懈,聚精會神地對這顆啞彈進行分解,最終啞彈成功被銷毀。
從決定入朝參戰(zhàn)那刻起,毛岸英就沒有把自己當作是毛主席的兒子,就只是把自己當成一位普普通通的志愿軍戰(zhàn)士。為了保家衛(wèi)國,毛岸英無所畏懼。
然而,任誰都沒有想到的是,從踏上朝鮮土地,僅僅只過了34天的時間,年僅28歲的毛岸英就在朝鮮戰(zhàn)場上壯烈犧牲。
11月25日,這是一個極為普通但卻因毛岸英的犧牲讓后人永遠無法忘記的日子。這天清晨,天還是微微亮的時候,志愿軍司令部機關人員和警衛(wèi)戰(zhàn)士匆匆吃完早飯后,除值班人員外都快速進入到了預先挖好的防空洞之中。
為什么他們要那么急迫地進入防空洞呢?這一切還得從23日說起。
23日下午,4架美軍飛機突然出現(xiàn)在大榆洞志愿軍司令部的上空,并實施轟炸,志愿軍設在山上的變電所被炸毀。黃昏,大榆洞上空又出現(xiàn)數架美軍“野馬”飛機在天上盤旋。
同一天,司令部二次遭到美軍飛機的威脅,這讓志愿軍副司令鄧華和洪學智是憂心忡忡,擔心接下來美軍可能會對司令部實施大規(guī)模的轟炸。
于是,為了以防萬一,志愿軍司令部經慎重討論,決定實施三項規(guī)定:一是司令部機關人員和警衛(wèi)戰(zhàn)士需在天亮前吃完早飯;二是天亮后司令部附近不能有任何明火和煙霧;三是7點前除值班人員外,司令部其余人員需全部進入防空洞。
如此,這就有了大家吃好早飯,便火速進入防空洞這一幕。
25日的這一天,正好輪到毛岸英與高瑞欣、成普、徐畝元等人值班。吃完早飯后,毛岸英等值班人員就迅速進入各自的辦公場地,處理著從前線和后方發(fā)來的各種情報,并商談著第二次戰(zhàn)役的戰(zhàn)斗部署。
時間轉瞬即逝,轉眼來到11點。就在這時,原本寧靜的天空突然傳來飛機的隆隆聲,只見4架美軍飛機突然向志愿軍司令部駐地大榆洞襲來,隨之志愿軍司令部的上空就響起了陣陣刺耳的空襲警報聲。
聽到空襲警報聲響起,多數值班人員都火速轉移進了防空洞,只有毛岸英和高瑞欣因為要收拾電報、文件的緣故,暫時還留在屋內,耽擱了轉移的時間。
就是這么一耽擱,悲劇發(fā)生了。就在毛岸英和高瑞欣抓緊收拾電報、文件時,美軍飛機轉眼就來到志愿軍司令部的上空,并開始往下扔下數百顆凝固汽油彈。
“轟!轟!”汽油彈的爆炸聲在志愿軍司令部駐地接連響起,由于當時司令部的辦公場地多為木質房屋,而美軍飛機丟下的又是汽油彈,所以伴隨著爆炸聲,一間間木屋被四濺的火焰點燃,霎時烈焰沖天,消失在一片火海之中。
此時被點燃的木屋,恰好有一間是毛岸英和高瑞欣所在的木屋,就這樣不幸的事情發(fā)生了,來不及撤離的毛岸英和高瑞欣在熊熊火焰中壯烈犧牲。
災難發(fā)生后,待美軍飛機飛走后,彭德懷邊往廢墟跑去,邊下令趕緊救人。在彭德懷跑動之時,身邊的警衛(wèi)人員害怕美軍飛機會去而又返,為保護他的安全,是死死地將他抱住,不讓他過去。
與此同時,聽到彭德懷的喊叫,大家趕緊從防空洞中跑出來,向著廢墟飛奔而去。然而,一切為時已晚,當戰(zhàn)士扒開廢墟,只見毛岸英和高瑞欣的尸體早已被燒得面目全非,以至于分不清誰是誰,毛岸英、高瑞欣就這樣壯烈犧牲在朝鮮戰(zhàn)場上。
說到這里,大家肯定會生出一些疑問:
毛岸英壯烈犧牲在朝鮮戰(zhàn)場后,彭德懷是如何向毛主席匯報此事的?毛主席得知毛岸英犧牲后,是怎樣的反應?毛岸英為什么會葬在朝鮮?毛岸英葬在朝鮮后,又都發(fā)生了什么事情?
一切的一切,且聽筆者慢慢道來。
114字電報,讓毛主席知悉毛岸英壯烈犧牲
毛岸英和高瑞欣犧牲的消息傳至彭德懷的耳中時,他驚呆了,喃喃自語:“岸英和瑞欣同志犧牲了!”彭德懷就這樣呆呆站在原地,望著那片廢墟沉默許久。
之后,得知毛岸英犧牲的志司領導紛紛趕來,時任志愿軍參謀長解方走過來就對彭德懷說道:“這件事要不要向毛主席匯報?”彭德懷聽后,沉默應對。
要不要向毛主席匯報?這個問題志司幾位副司令的意見都很統(tǒng)一,就是暫時不向毛主席匯報,待主席身體好轉,戰(zhàn)爭形勢緩和后,再向毛主席匯報。
此時,彭德懷依舊沉默不語,低著頭來回走著。
許久,彭德懷好似想通了什么,突然就將頭抬了起來,聲音嘶啞,語氣悲泣地說道:“岸英同志為國捐軀這件事遲早是要向主席匯報的,遲報不如早報,今天就報,我想毛主席是能承受的。岸英的犧牲我有責任,給毛主席和中央的電報我來寫?!?br>
見彭德懷都這么說了,其他志司領導也不再堅持,一致同意彭德懷的意見,立即向黨中央和毛主席匯報毛岸英壯烈犧牲的情況。
下午,經過一個多小時的沉思,彭德懷終于寫好了給黨中央和毛主席的電報。
電報是這樣寫的:
我們今日7時已進入防空洞,毛岸英及三名參謀在房子內,11時四架敵機經過時,他們四人已出來。敵機過后,他們四人返回房子內,忽又來敵機四架,投入近百枚燃燒彈,命中房子,當時有二名參謀跑出,毛岸英及高瑞欣未及跑出被燒死,其他無損失。志司25日16時。
電報雖只有僅僅114個字,可是彭德懷卻花了足足一個多小時,可見彭德懷在寫這封電報時的心情是有多沉重,多痛苦。寫完這封電報后,彭德懷就一個人坐在防空洞口發(fā)呆,久久未發(fā)一語,眼含熱淚地望著遠方。
電報傳到中南海后,據毛主席的機要秘書葉子龍回憶:拿著這封彭總發(fā)來的關于毛岸英犧牲的電報,剎那間,我的心都在顫抖,腦中一片空白,不知該如何處理這事,也不知主席能否承受這個突如其來的喪子之痛。
為了毛主席的身體考慮,葉子龍深思熟慮過后,還是決定不將這封電報直接交給毛主席,先交給周總理,詢問總理該如何處置此事。
就這樣,電報交到了周總理的手上。周總理看了這封電報后,一時間也不敢相信這件事是真的,他坐在辦公桌前,久久未發(fā)一語,半響才站起身,語氣悲痛地對前來匯報此事的葉子龍說道:“讓我考慮考慮,先放一放再報告主席。”周總理也擔心此時身體不太好的毛主席,會因為此事大受打擊,病情變得嚴重。
直到1951年元旦后的第二天,因毛主席已經許久沒有收到毛岸英從前線發(fā)來的電報,開始起疑,并多次詢問彭德懷有關毛岸英的情況,見事情已經瞞不住,周總理這才將兩封彭德懷發(fā)給毛主席的電報(彭德懷在第一封電報發(fā)出不久,便又給毛主席發(fā)了一封有關毛岸英的電報。)交與葉子龍,告訴他:“不要瞞了,總瞞著也不是個辦法,報告主席吧!”
就這樣,葉子龍拿著兩封電報,走進了毛主席在中南海的辦公室。當時,毛主席正坐在沙發(fā)上看報紙,見葉子龍走進來,毛主席便放下手中的報紙,接過了葉子龍遞過來的電報。
毛主席將那份簡短的電報看了足足三四分鐘,看完之后,毛主席沒有任何的表情,未曾流露出悲痛之情,更未曾流下一滴眼淚。其實,誰都明白此時毛主席的心中是有多痛,喪子之痛,對于任何一位父親來說都是痛徹心扉的。
然而,毛主席身處的位置卻不允許他傷心,毛主席知道自己不能哭,知道朝鮮戰(zhàn)場上不只有他一個父親失去了自己的兒子,還有千千萬萬的父親失去了自己的兒子,他不能倒下,他還要帶領著中國人民和人民軍隊打敗美帝國主義的霸權,走向強盛之路。
就這樣,毛主席沉默了許久。許久過后,毛主席向葉子龍擺了擺手,說道:“戰(zhàn)爭嘛,總會有犧牲的。中國人民志愿軍已經獻出了那么多英勇戰(zhàn)士的生命,無法只顧及此一人,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事已過去,精神偉大。”
1951年2月21日,彭德懷從朝鮮戰(zhàn)場趕回北京,向毛主席匯報了中國人民志愿軍在前線的情況,并詳細匯報了毛岸英犧牲的經過。
匯報時,彭德懷心情沉重地對毛主席說道:“主席,你把岸英托付給我,我沒有保護好他。我有責任,我請求處分!”
從彭德懷的口中得知毛岸英犧牲時的場景,毛主席頓時就悲從心來,久久不說一語,沉默許久,只是一支一支地抽著煙,任誰都看得出來,此時的毛主席的心情很是悲痛。
許久過后,毛主席長長地吁了口氣,望著坐立不安的彭德懷說道:“岸英只是一個普通戰(zhàn)士,不要因為是我的兒子,就把他的犧牲當成一件大事。”
彭德懷提筆疾書,提議毛岸英葬在朝鮮
當時毛岸英犧牲后,因為戰(zhàn)事的原因,被暫時安葬在大榆洞后山。1954年,隨著朝鮮戰(zhàn)事進入相持階段,軍委便開始討論毛岸英烈士的安葬之地。
12月24日晚,此時已從朝鮮戰(zhàn)場回國,并被任命為國務院副總理兼國防部長的彭德懷正在中南海永福堂的辦公室內,聚精會神、面色沉重地審閱著軍委送來的一封電報。電報的內容主要是說軍委想讓志司將毛岸英的尸骨運回北京安葬。
看著這封電報,彭德懷一時間陷入沉默,起身在辦公室來回踱步,腦中一直在思慮著毛岸英烈士安葬一事,不知該如何處理此事。彭德懷之所以不知該如何處理此事,原因在于根據當時的戰(zhàn)爭條件,只有犧牲的志愿軍特級、一級戰(zhàn)斗英雄和團以上干部,遺體才會被運回國內安葬,其余的志愿軍烈士都葬在朝鮮境內的志愿軍烈士陵園。
毛岸英當時在志愿軍的職務是俄語翻譯兼機要秘書,如果按照規(guī)定來,毛岸英是應該葬在朝鮮的,彭德懷也認為毛岸英應該葬在朝鮮。
彭德懷之所以這么認為,除了規(guī)定如此,還有另外一層考慮,就是希望用毛岸英葬在朝鮮這件事,能作為中朝人民用鮮血凝成的友誼的象征,及毛主席和中國國際主義精神的體現(xiàn)。
簡單地說,毛岸英能葬在朝鮮,既能時刻教育中國人民,也有利于中朝友誼萬古長青。故而,彭德懷認為毛岸英應葬在朝鮮。
但是,毛岸英的身份實在有些特殊,所以一時間彭德懷也不知到底該如何處理。思慮片刻后,彭德懷決定先將自己的意見匯報給周總理,聽聽周總理的意見。
想到這里,彭德懷當即提筆疾書,給周總理寫了一封信:
總理:
昨二十四日賴傳珠同志擬一封電稿,將毛岸英同志尸骨運回北京,我意埋在朝鮮,以志司或志愿軍司令員名義刊碑,說明其自愿參軍和犧牲的經過,不愧為毛澤東的兒子,與其同時犧牲的另一參謀高瑞欣合埋一處。以此教育意義甚好,其他死難烈士家屬亦無異議,原電稿已送你處,上述意見未寫上。特補告,妥否請考慮。
敬禮
彭德懷
十二月二十五日
就在彭德懷寫信給周總理告知自己的想法時,金日成也同時給毛主席發(fā)來電報。
電報中金日成這樣說道:“岸英同志是為朝鮮人民的解放事業(yè)而犧牲的,也是朝鮮人民的兒子,希望能把岸英葬在朝鮮?!?br>
周總理接到彭德懷寫的信后,也覺得彭德懷說得很有道理,毛岸英應該和其他犧牲的志愿軍烈士埋在朝鮮志愿軍烈士陵園內,受到中朝兩國人民的永世銘記。
于是乎,周總理就將彭德懷的意見交由毛主席閱示。
爾后,金日成發(fā)來的電報和彭德懷的意見就同時放到了毛主席的面前。看到這兩封不同的人發(fā)來的,但意見相同的電報,毛主席自言自語地說道:“老彭說得對,哪個戰(zhàn)士的血肉之軀不是人生父母養(yǎng)的,不能因為我是黨和國家的主席,就給兒子搞特殊??!”說完,毛主席便在文件上寫下這樣的批示:“同意德懷同志的意見,把岸英的遺骨和成千上萬的志愿軍烈士一樣,安葬在朝鮮的土地上,也不要為他舉行特殊的葬禮?!?br>
就這樣,毛岸英和成千上萬犧牲在朝鮮戰(zhàn)場的志愿軍烈士一樣,長眠在他曾經戰(zhàn)斗過并用生命守護的朝鮮土地上。
1954年,朝鮮平安南道檜倉郡西北處開始興建中國人民志愿軍烈士陵園。檜倉中國人民志愿軍烈士陵園建成后,毛岸英烈士將與114名黨員、16名團員和3位無名烈士長眠于此。
遷葬時朝鮮人民誓死守護,不知毛岸英真實身份
剛才我們也說了,毛岸英烈士在未遷葬至檜倉中國人民志愿軍烈士陵園時,是被暫時安葬在大榆洞后山的。而在遷葬過程中,就發(fā)生了一件感人肺腑的故事。
1955年春,檜倉中國人民志愿軍烈士陵園建成后,志愿軍戰(zhàn)士便來到大榆洞后山,準備將毛岸英烈士遷葬至檜倉中國人民志愿軍烈士陵園。然而,還沒等戰(zhàn)士們動手挖土,“意外”卻發(fā)生了,一位叫樸真真的朝鮮老婦帶著自己的孫女攔在了志愿軍戰(zhàn)士的面前。
看著正準備挖土的志愿軍戰(zhàn)士,用雙手攔住志愿軍戰(zhàn)士行動的樸真真語氣堅定地說道:“志愿軍同志,這座烈士墳你們不能遷走??!你們放心,我老了,我的孫女會看護這座烈士墳;孫女老了,她的后代會接著看護,我們會一代一代地傳下去,看好這座烈士墳的?!?br>
樸真真邊說邊落淚,很是真誠,志愿軍戰(zhàn)士聽到也是紛紛落淚。此時,志愿軍戰(zhàn)士便耐心地與樸真真解釋道:“阿媽妮,這是志愿軍烈士墓,我們是奉命將他遷葬到志愿軍烈士陵園......”
還沒等志愿軍戰(zhàn)士說完,樸真真就打斷了他的話,痛哭流涕地說道:“他是為朝鮮人民犧牲的,他永遠在我們朝鮮人民的心中。他就是我的兒子,我要永遠看著他,照顧他,這墳誰也不能遷?!?br>
面對朝鮮人民發(fā)自肺腑的真情實意,志愿軍戰(zhàn)士決定不再隱瞞,動情地說道:“阿媽妮,你知道這位志愿軍烈士是誰嗎?他就是中國人民的偉大領袖毛主席的兒子毛岸英啊!”聽到志愿軍首長這么一說,樸真真頓時就呆住了,她怎么也沒有想到,這位烈士會是毛主席的兒子。此時的她,只覺得毛主席和中國人民真的很偉大,為了表達自己的敬意,她分別面向北京方向和毛岸英烈士的墓鞠了一躬。
之后,樸真真不再阻攔,雖然萬般不舍,但她也明白,毛岸英烈士應該和其他犧牲的志愿軍烈士埋在一起,一起受到中朝兩國人民的永世銘記。
就這樣,毛岸英烈士順利遷葬至檜倉中國人民志愿軍烈士陵園。
此后,中朝兩國人民來到檜倉中國人民志愿軍烈士陵園,就會看見一塊正面刻著“毛岸英同志之墓”的墓碑,在這塊墓碑的背面則刻著這樣一段碑文:
毛岸英同志原籍湖南省湘潭縣韶山沖,是中國人民領袖毛主席同志的長子。一九五零年他堅決請求參加中國人民志愿軍,于一九五零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在抗美援朝戰(zhàn)爭中英勇犧牲。毛岸英同志的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的精神將永遠教育和鼓舞著青年一代。毛岸英烈士永垂不朽!中國人民抗美援朝總會公歷一九五五年四月。
謹以此文,致敬毛岸英烈士和在朝鮮戰(zhàn)場上壯烈犧牲的志愿軍烈士們,他們的精神將萬古長存,永垂不朽。
轉載原文地址: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10058329506167410
作者:奧古說歷史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站平臺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