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最大的心酸,就是突然讀懂了劉姥姥
溫馨提示:很多手機瀏覽器,比如百度app,都可以語音播報本網(wǎng)頁。方法打開本網(wǎng)頁之后,點擊 APP下方或上方"功能"按鈕,里面有一個"語音播報"按鈕,點擊即可收聽。
小時候盼長大,長大后思童年。
我們總以為長大是快樂的,長大后才發(fā)現(xiàn),幼時的快樂再也難得。
那時候,總以為長大了就沒人管了;長大了就可以想做什么做什么,自己賺錢買喜歡的一切了。
后來在時光歲月的流逝沉淀中,才漸漸懂得:
長大是動詞,是一個生命體完善的過程。
而成長,卻悄無聲息,孤單地連個偏旁都沒有。
以前初讀紅樓夢的時候,和許多同齡人一樣,驚嘆于大觀園的奢靡輝煌、被院子里性格各異,卻形貌齊佳的不同姑娘吸引、欣賞王熙鳳的果敢潑辣,感慨林黛玉的嬌憐深情……
那時的自己,眼里只有對美好的人和事凋零破落的惋惜。提到劉姥姥,不僅不會有什么好印象,甚至會心生一種尷尬,覺得她這樣的人讓人丟臉。
如今半生已過,再次品讀,才恍然驚覺:年少不懂書中人,讀懂已是書中她。
而成年人最大的辛酸與悲哀,大概就是突然讀懂了劉姥姥吧。
她是一個鄉(xiāng)下的老婦,本和賈府扯不上一點兒關系。因為她的女婿祖上爺爺輩的與王夫人的父親一起做過官,連了宗。她才在家里到了食不飽穿不暖,捱不下去就要餓死的地步時,厚著臉皮到了賈府。
初去的時候,就連賈府的看門家丁都對她冷眼相待。她卻并不當一回事,只想著自己要做的事。
在府里,人人都拿她當取樂的工作,她也心知肚明,卻不惱不怒,積極配合。
她看似極其愚蠢、沒有尊嚴,一副阿諛奉承、討好的嘴臉讓人心生不悅。
實則這恰恰是她讓人自嘆不如的存在。
我們常常聽人說,當一個人愿意放下面子去掙錢的時候,他就真的開始成長了。
尊嚴、體面、尊重,哪一樣不是人心中想要得到的呢?你我一樣,劉姥姥亦是渴望。
可是在現(xiàn)實面前,在家人隨時可能殞命的時候,在自己深陷泥沼無法自拔的時候,她選擇了舍棄。
舍棄不痛苦嗎?當然痛苦。
她在出發(fā)前就曾說過:“那長安城中遍地都是錢,只是沒人去拿罷了。不成,大不了費一日的功夫。若是成了,咱家的難處可就解了!”
她想要尊嚴,但此時此刻,她知道自己不能要。
府里少爺小姐、老爺太太的目的,無非是圖個樂子,而她的目的是得到錢解一家的難處。
看似她是被取消、嘲弄的鄉(xiāng)下老婦,實則她才是那個通過“舍”,換來心中“得”的人。
不能稱之為智者,但至少,她是一個清醒且勇敢的人。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多少人深陷焦慮和不安之中?
因為能力撐不起夢想,因為想要的得不到,因為沒勇氣放下,因為看不清真實的自己,因為沒有一顆強大堅定的心……
總之,想“得”,又沒有勇氣“舍”。
于是,一邊痛苦一邊崩潰,一邊不甘一邊忍受。
劉姥姥不一樣:
她清楚地知道自己不過是一介鄉(xiāng)下老嫗,沒有人會把她當一回事。
既然她的目的是借錢,他們的目的是取樂,不如就放棄那微不可言的自尊,去為一家人換來生的機會。
她懂人情世故,更懂人心。
更重要的是,她明明看清了世界的真實殘酷,卻還是愿意保有一顆善良之心,溫柔地對待這個世界。
在賈府沒落,王熙鳳的女兒巧姐被賣到煙花之地時,所有的人都不管不問,只有劉姥姥站了出來。
她賣房子賣地,也還是把巧姐贖了出來,只因為王熙鳳曾給的二十兩銀錢。
她知恩圖報,哪怕她知道那恩是隨手而來的打發(fā)和憐憫。
你說她傻嗎?她不傻。
從始至終,她都清醒地知道自己到哪里去,要什么,需要付出什么代價,達到什么目的。
從古至今,在這紛紛擾擾、喧鬧繁雜的世界里,每個人都在努力地活著,為了碎銀幾兩奔波勞碌。
有的甚至在前行的路上被花花世界迷了眼,再也看不清前路,丟失了最初的夢想,也弄丟了真正的自己。
可劉姥姥卻活得通透豁達。
哪怕別人都自掃門前雪,她也仍舊在自己家窮屋破、被生活摧殘折磨之后,保有最初的善良,無愧于心地活著!
世人皆笑她,卻又偏偏不如她。
她可以在“無”時,舍棄自我去求,度過人生最黑暗的時光。
亦可以在“有”時,拋家棄業(yè)去“報恩”,只為把墮入黑暗的人拉出沼澤。
她明明渺小如塵埃,隨時可能被生活的狂風刮得什么也不剩下。
卻又高大的如同參天大樹,在風雨飄搖時,給苦難的他人以庇佑。
她不如人人,人人最終也不如她。
有人說過這樣一段話:
“人生就像下餃子,無論是被拖下水、扔下水,還是自己跳下水,不被生活磨燙一下子,就算不得成熟。”
很多道理,年輕時不信、不懂。相信的時候卻早已頭破血流,讀懂的那一刻,更是已成其中人。
生活本就是滾燙炙熱的。愿你讀懂了劉姥姥,也能做自己!
轉(zhuǎn)載原文地址: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10938266507754796
作者:追freedom情感記錄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wǎng)站平臺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