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歲張頌文走上表演的“神壇”,影視圈攤上了好事

溫馨提示:很多手機(jī)瀏覽器,比如百度app,都可以語音播報本網(wǎng)頁。方法打開本網(wǎng)頁之后,點擊 APP下方或上方"功能"按鈕,里面有一個"語音播報"按鈕,點擊即可收聽。

《革命者》上映第二天,張頌文在社交平臺發(fā)了這么一句話:“感謝你們的相信,讓今日的中國自信。”

恍惚間,不少觀眾似乎看到了守常先生大義凜然走上刑場的畫面,這一刻張頌文就是李大釗,他把角色演活了。

這不由讓我想到電影《革命者》一開始的那一幕,那是守常先生臨刑前的38小時,在看不到陽光的監(jiān)獄中,他用雙手做出了飛鳥展翅的動作,那是信仰的和平鴿。

歷史上的李大釗先生在絞刑架前說過這么一句話:“不能因為你們今天絞死了我,就絞死了偉大的共產(chǎn)主義!”,那是一種信仰的力量,而張頌文在電影《革命者》中用自己表演還原了什么叫“信仰”。

張頌文版李大釗好不好?觀眾說的算

一開始聽說選張頌文演《革命者》李大釗這個角色的時候。

不少人和我一樣會有些詫異,因為這個角色在熒幕上已經(jīng)有很多職業(yè)演員的表演珠玉在前。

比如9.3分《覺醒年代》中“魏和尚”張桐版李大釗,在這部劇播出后,觀眾看到了一個“誠實、謙和但有力量”的革命家。

除了上面這位老戲骨演過守常先生這個角色之外,胡軍在《中國1921》、陳建斌在《開天辟地》、張嘉益在《建黨偉業(yè)》和《少帥》中對這個角色都有自己的理解與詮釋。

正是因為出演這個角色的前輩太多,以至于張頌文在接到導(dǎo)演的電話后說了這樣一番話:“你讓他們準(zhǔn)備好備用演員,萬一我在準(zhǔn)備中覺得自己不能勝任這個角色,我馬上告訴你們”

聽到這一番話,身為第一編劇的管虎都有些傻眼了,一部主旋律電影的男一號,張頌文可以做到說不演就不演,理由是害怕自己駕馭不了。

正是因為這一份對于角色的敬畏,張頌文在出演《革命者》的時候幾乎是“成魔”。

拍絞刑戲這一段,張頌文完全可以要求只走一個過場,在絞刑架下面墊上墊子,而他選擇的是不用替身,自己去體驗被絞刑的感覺。

這個戲其實很危險,但張頌文為了還原出被絞刑時候的那種痛苦,毅然選擇自己沉浸式表演,即便被勒到滿臉通紅呼吸不暢,他堅持演下來這一段戲。

為了演被圍毆后灰頭土臉的樣子,張頌文拒絕了化妝,他選擇自己在地上滾兩圈,衣服上布滿了泥土后,張頌文特地抓起泥土和樹葉往頭頂上撒。

為了演出李大釗腿被打傷后步履蹣跚的戲,張頌文索性給自己的鞋子放上尖銳的小石子,這樣走起路來就是真實的一瘸一拐。

為了這部戲,張頌文真的拼命了。

正是如此,在看《革命者》的時候觀眾就是被他帶動了情緒,那種從鏡頭中透露出來的力量,讓人熱淚盈眶。

魯迅先生曾這樣評價李大釗:“誠實,謙和,不多說話”。

短短兩個小時的電影中,張頌文的表演讓人感受到了李大釗身上那種信仰的力量,這就是一個角色的成功。

張頌文的老父親在看完《革命者》后發(fā)朋友圈:“建黨百年,我很驕傲我的兒子出演了李大釗”

作為觀眾在看完《革命者》后只想評價一句:張頌文老師演得太好,真實到讓人誤以為真,這個演員該紅了。

《革命者》真的被低估了,票房不能代表一切

當(dāng)然,我也為《革命者》覺得有些可惜,因為這部電影票房并不算很高。

截止到發(fā)文時間,電影上映6天,總票房8192萬,單日票房甚至已經(jīng)不足500萬。

與票房格格不入的是評分,在豆瓣有29508人次給《革命者》打出7.5的高分,在主旋律電影中已經(jīng)算是很不錯的成績,相比于一些商業(yè)片在口碑上也有領(lǐng)先。

偏偏電影票房并不算很高,但按照中國影視圈的慣例,高票房的電影不等于質(zhì)量高,而票房低的電影不代表質(zhì)量不好,《革命者》顯然就屬于后者。

其實《革命者》票房不如同期的《1921》最大的原因就是演員陣容上的差別,在當(dāng)下流量時代中參演的年輕演員越多給電影帶來的曝光越大。

《革命者》選擇的是只選擇合適的演員講述合適的故事,而不是靠演員堆積來獲取關(guān)注度和營銷熱點。雖然票房不算特別高,但它依然是一部好電影。

張頌文該紅了,這是影視圈的大好事

張頌文在《革命者》中演了男一號,而這也是45歲的他少之又少能演主角的機(jī)會。

在這個影視圈中,張頌文在《隱秘的角落》之前一直都是邊緣人,在圈內(nèi)沒有資源,顯得格格不入跑了整整17年龍?zhí)住?br>
其實從他的經(jīng)歷就能知道為什么偏偏是他那么特殊。

13歲母親患肝癌,兩年后母親離世讓曾經(jīng)的少年心智比同齡人更加成熟,職高畢業(yè)后張頌文在印刷廠當(dāng)過工人,裝過空調(diào)、同時還是一名合格的銷售、服務(wù)員以及導(dǎo)游。

一直到25歲才考入北京電影學(xué)院,那已經(jīng)是很多人大學(xué)畢業(yè)一兩年后的年紀(jì)。

所以從一開始張頌文就落后同齡段演員一步,但他不認(rèn)命,只要有戲就去演,終于等到了《隱秘的角落》吃餛飩這一場戲。

看過這一段后很多人感嘆,這部劇除了秦昊外,演技最炸裂的就是張頌文了。

這一年,他44歲,典型的大器晚成。

在這之后便有了《掃黑決戰(zhàn)》和《革命者》,張頌文這張臉和這個名字也就真的被更多普通觀眾記住了。

其實從張頌文平時的動態(tài)可以看出他是一個喜歡安靜的人,喜歡低調(diào)的享受生活,享受表演,這個特性與張譯有些類似,兩個人共有的心境恰恰是當(dāng)下浮躁影視圈中所缺少的。

隨著《革命者》的上映,想必觀眾更加期待張頌文的下一部作品,我想這應(yīng)該不會太遠(yuǎn)了,畢竟他能紅確實是影視圈的一件大好事。

因為從張嘉益、于和偉再到張頌文等中年演員的走紅就能看出當(dāng)下影視圈的大趨勢:流量演員并不是全部,那些有演技有能力的演員正在被發(fā)掘,好演員不會被埋沒。

那些通過角色感動觀眾的演員值得更好的資源,那些讓觀眾淚流滿臉的表演值得被更多人知道,中國的影視作品必然越來越好。#電影革命者#

轉(zhuǎn)載原文地址: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04526876029611971

作者:百家號娛圈有癮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wǎng)站平臺立場